探索医生多点执业 沪开通优秀医生自由执业平台

08.09.2015  07:29

  周末你在机场偶遇最多的人群可能会是谁?毫无疑问,是正值年富力强的医学专家,而其中外出“开飞刀”的外科医生是主力军。这种双休日“开飞刀”现象早已成为医疗界一个公开的秘密。昨天,上海首个开放式优秀医生自由执业平台宣告诞生,中外合资德济医院一举推出开放式手术中心和开放式重症监护室两大“重器”,鼓励有创业意愿的上海医学专家“走出去”。而这也正是我国新一轮医改中着力破解的“生产力难题”。

   平台成医疗界创业“孵化器

  记者从昨天德济医院最新发布的“优秀医师自由执业卓越平台”招募方案中获悉,这是一个类似于创业“孵化器”的概念性平台。医生拎个公文包入驻德济,就可以自由看门诊、手术或会诊。而整个医疗过程中所需的影像等各类辅助检查、护理工作都由德济医院负责,自由执业医生手术所需一切设备、麻醉团队、术后重症监护技术服务由院方提供。

  据介绍,在这一“孵化器”中,医生可以和医院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如专家成立独立科室,医院负责后勤、市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支持,双方根据经营情况分成;一旦优秀合伙人希望能进一步创业,德济医院可以通过投资、土地楼房提供,帮助专家成立独立的专科中心,而医生则可以根据股权比例获得董事席位。

  此外,为了解决医生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和法律风险,德济医院将为所有加盟的医生购买商业医疗事故险,并据此成立了专业风险管控团队,解除医生“走出去”后可能会有的各种后顾之忧。

  据透露,目前已有4家医生组织(医生组织是指医务人员自发成立的行会)正在和德济开展积极接洽,其中两家已经签约。不过院方表示,原则上暂时不接纳高级职称以下的主治医生,他们希望能引进更多行业内成熟的顶尖人才,打造高端技术平台。

   业内“大牌”辞职“出走

  据了解,德济医院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投资的中外合资医院,总投资2.7亿元,被列入普陀区“十二五”期间重大民生项目。作为医改权力下放后市政府批准的首家中外合资医院,其创下了9个月完成所有批复手续、开业8个月即获医保资质、运行一年2个月实现收支平衡、不到2年成为大学教学医院等几个历史纪录。而其在人力资源问题上的突破,更被业内评价为“具有医改试验田意义”——医院所有科主任都是三级大医院出身的中年教授。作为一种业内普遍现象,通常上海非公医院学科主任要么是外地入沪医生,要么就是退休老专家兼职。而德济的创业团队,具有鲜明的“去体制化”色彩,28名高级职称专家大都是从体制内大医院直接辞职,其中像郭辉、宋东雷、于泓等都是从知名三甲大医院“出走”的业内公认“大牌”。

  戏称也曾当过“飞刀医生”的郭辉教授,曾是仁济医院医生,在美国考到行医执照、获取绿卡后作为教育部人才引进回国,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34岁就成为教授,其癫痫外科手术数量居上海第一。2011年,他彻底从体制内“出走”创业。宋东雷教授辞职前是华山医院脑血管介入组组长。他们共同的感受是,作为公立医院医生,受限于工作场地和时间,很多病人挂不上他们的号,而业余时间“走穴”虽然能解决一部分病人的需求,但却存在相当的医疗风险。

  “医改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人的问题很重要,医生们富余的生产力亟需一个规范而有活力的体制来释放。”郭辉说。

   医改进入攻坚期

  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政策措施。“这是中央医改文件中,首次细化到对医院怎么开发票提出可操作性规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闫东方介绍说,从2009年以来,国务院已为社会办医连发三文,这表明中央决心很大,医改突破体制束缚、解放生产力已进入攻坚期。另据其透露,从去年至今,包括华润集团、中信、复星医药等在内的国内外数十家投资集团来沪商谈,意欲进军健康行业。而深圳市近期已发布改革方案,到2017年,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取消编制,成为“自由医”。

  据悉,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已针对医生多点执业发布两份文件,不过执行至今效果并不理想。来自公立医院自身的障碍,使得很多有“走出去”意愿的医生面临诸多困难。闫东方表示,开放式平台是一次突破,下一步上海或有更多政策“干货”发布,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医改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