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补贴鼓励医护不开车 沪医院求解患者停车难

21.04.2016  08:38

  4月20日报道:上医院看病或探望病友,停车有时令人犯难。记者最近从沪上几家医院了解到,通过内外部协调,或鼓励医生“低碳出行”,或“寻找”空间挤出车位,医院正在努力帮助患者解决停车难问题。

  坐落中心城区,离地铁站却还有一站路,患者大多是蔫蔫的孩子,自己开车或打车成为不少家长带孩子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院区看病的选择。据了解,儿童医院地下车库有360个车位,为使患者就诊便利,目前医院职工车位基本都已经让给社会车辆,仅剩下30个应急车位供临时使用。

  然而,这300多个车位对于一天门急诊量达到6000人次以上医院来说杯水车薪。数据显示,儿童医院目前一天瞬时最大车流量可达近2000辆,高峰时段仍然难以满足就诊人次停车需求。

  目前,儿童医院与普陀警方等多部门合作,开辟了同普路中江路一处闲置土地,为医院解决250个车位。同时,紧挨着同普路近丹巴路也开辟了一处露天临时停车场,而在同普路道路一侧同时开辟非机动车停车场,沿路可停放100多辆助动车、摩托车等。此外,路口安装了多个监控设备可实时抓拍违法交通行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虽然地处非中心城区,但停车问题也曾困扰着医患双方。“12号线顾戴路站开通后,大大缓解了来院交通问题,原本选择开车来医院的职工开始选择不开车。”院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大部分职工车位就留给了社会车辆。

  另据了解,为了帮助就诊高峰时间来院患者的社会车辆停放问题,儿科医院从去年起就通过租赁方式将医院旁边的一片场地用作停车场。由于这片场地紧邻儿科医院,成为医院“家门口”的停车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是上海人最熟悉不过的“红房子”医院,医院杨浦院区日停车需求近千辆,但内部只有230个停车位,职工自驾车辆就占去了大半;医院周边虽有道路临时停车泊位40个,根本无法满足每天的停车需求。

  为此,医院建造了立体车库,增加了百余个停车位。此外,去年年底,医院开始鼓励职工“低碳”出行。放弃开车的员工可以拿到高额的交通补贴,开车上班的,则需要支付高额停车费。目前医院停车位共计达到400个,解决了80%的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