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医师维权议案将交上海"两会" 麻醉师过劳引发关注

12.12.2014  09:57

  据《劳动报》报道,“加班到凌晨3点,回家睡两个小时,5点半起床吃口饭继续去医院,连续工作30小时成了家常便饭,女研究生累到半夜坐在手术室大哭。”著名麻醉科专家于布为教授说到这些普遍存在于麻醉医生中的“过劳”现象,心疼不已。今年,上海市医师协会正式成立,针对近来接连发生的麻醉科医生猝死事件,计划由麻醉科医师分会牵头,就医护劳动维权问题打开突破口。昨天,于布为向记者透露,上海第一份《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和首份《手术室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已定稿,明年1月上海“两会”期间,多名市人大代表将联名递交议案,为上海医生法律维权提供保障。

   两年15人猝死岗位

  “两年里,仅仅见诸全国报端的,中青年麻醉医师猝死在岗位上的事件就有15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讲述了他的“麻醉生活”:一天十几台手术,凌晨3点下班回家倒头睡,5点半起床扒两口饭立刻出发去医院。他说,别的科医生做一个夜班是24小时,在麻醉科,常常是“24+6小时”,下班休息半天后继续上岗,“最平常的工作周期就是早8点到晚10点,周末无休,吃饭喝水上厕所按分钟来算。”有女研究生在连续加班12小时后,情绪失控坐在手术室痛哭。今年10月底,北京阜外医院40岁的麻醉师昌克勤因脑干出血昏倒在手术室,此后再未苏醒,本月6日去世。消息传来,一些业内同行留言透露,自己一周工作时间超过100小时。

  个案背后,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尴尬现状。据市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统计,2012年全市手术总量逾80万台,去年为100万台,预计今年至少再增加20万台。然而,全市注册登记的麻醉科医生仅1765人,平均每个手术床仅配备0.7个麻醉师,远远低于美国的2.4个。

   议案获众多代表附议

  “我们能不能像卡车司机一样,有法律规定的劳动强度限制性保护?”于教授查阅了相关规定后发现,跑长途的卡车和大巴有一个双人驾驶、连续跑车不能超过4小时的行规。在上周召开的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首届年会上,这一想法获得与会医师全体“点赞”,很快《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出炉,并得到众多市人大代表的签名附议。这是国内首个为医师劳动维权的倡议草案,上海市医师协会希望通过此次尝试,为困扰医学界已久的医务人员职业维权难题破题。

  在《草案》中,起草者依据《劳动法》、《执业医师法》及《职工带薪休假条例》,提出法律应保障麻醉科医师应有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如加班限制———医师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60小时,不能连续两天安排同一人加班;确因临床需要,经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因特殊需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每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超过36小时;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每个班次之间至少间隔8小时,每周至少有一次24小时连续休息的时间;日间(或夜间)连续高强度工作不应超过4小时(或2小时),超时应强制替换休息20分钟。

  《草案》呼吁保证麻醉师在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权———元旦、春节等国定假日应安排医师休假;在加班工资方面,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报酬。

   手术室环境需改善

  另一份《手术室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也是上海首份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维权的呼吁案,由麻醉医师分会起草,覆盖全体医护人员。

  “武汉一家医院手术室近七成医生患上甲状腺癌,手术室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于布为说,从事骨科手术、介入手术或术中放疗的医师,直接暴露在C臂机等电离辐射中,由于心电监护的需要,麻醉科医师的暴露时间最长也最为直接。此外,由于麻醉废气收集系统不完善,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很差,对长时间身处其中的医师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草案》提出,对高频电刀产生的烟气、麻醉废气、钢瓶泄露的二氧化碳气体等,医院应承担防护、抽吸的职责,法律应对此予以明确。

  于教授希望通过两份《草案》的提出,提高对长期从事与电离辐射相关手术人员的劳动保护力度,“给予这些人放射假、疗休和津贴,女性麻醉师在特殊时期不应安排在辐射或废气污染环境中工作。”于布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