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寻金人” ——记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金子村第一书记唐敏
独闯金子村
汽车从山沟盘旋到山梁,又从山梁下到河沟,最后向一条深深的狭沟驶去,近3个小时的车程,离开巴城已有70多公里,几乎要走出巴中的管辖区域,跨入仪陇县的地界,终于来到帮扶点——凤溪镇金子村。
整个村庄呈“v”型,两边的半山腰散住着村民,土坯房和茅草屋混杂在一起,大巴山的蜿蜒逶迤,把这个村落包裹得严严实实,原始的村落,显得更加落后。
“金子村为什么起这个名字,金子村的金子埋藏在哪里?”这个问题不停的在唐敏的头脑中荤绕。
雨后的大山,空气是清新的,流水潺潺,山鸟吹呼,一派城市难见的美景,却难以让唐敏驻足欣赏。他的心是沉重的,思绪万千,如此贫穷的村子,在哪里去找到致富的金子?
责任催生奋斗。金子村的第一个晚上,唐敏彻夜难眠,山里的寂静,在此起彼伏的虫鸣中变得更加空荡,清辉的月色洒满窗前,一张床,一张办公桌,空荡如洗,这将是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显得如此的清冷。
从农村奋斗到城市生活,现在又回到农村,没有妻子的嘘寒问暖,没有女儿的绕膝欢笑,有的就是孤独,大山静默无言,唐敏的思绪纷乱。
“你从农村出来,了解农村,便于做农村工作,那里土地上的人们需要你”临走前单位领导语重心长的话语还萦绕耳畔。
来到村子,乡亲们用松树一样的粗糙双手,紧紧握住他,乡亲们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一切像电影似的在大脑中闪现。清晰而深刻,让他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如狮子啃天,从哪里入手呢?唐敏不停的叩问自己。
“情况熟不熟,才决定方向正不正确”唐敏决定先摸清村情,是万般工作的先决条件。
修路是打开山门的金钥匙
80多岁的老村长谯金群,精神矍铄,谈起金子村的历史,如数家珍。唐敏仔细聆听,如获至宝,因为只有知道金子村过去和现在,才能谋划未来,历史总会给未来带来启迪。
原来的金子村,大多数人是居住在山脚下,2008年5月20日,发生了巨大洪水,房屋冲走,田地淹没,人们不得不搬到山上,而山上道路崎岖,土地贫瘠,水源奇缺,对天的依赖更加严重,个别农户至今还存在饮水困难。尤其是这一条面宽沟深的溪流,阻碍了交通,让对面山上的3个村社农户仍过着肩担背扛的生活。
从老村长家出来,唐敏仔细琢磨着金子村变迁的历史,一场自然灾害,改变了村子的命运,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唐敏正沉思着。
“唐书记,你往哪里走”。二社村民李作六气喘吁吁的朝唐书记打着招呼,60多岁的他背着近100斤的稻谷,到凤溪场上换肥料,蹒跚地走在陡峭的山路上,看到汗如豆滚的李作六远去的背影,唐敏的心中不是一番滋味。
修路、修路,才是当务之急。
定下决心,盯着目标开始工作。白天,上门找领导,跑部门,反映贫困村道路落后的情况;夜晚,埋头写报告,寻找政策支持,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争取到25万元的修路资金。
一颗金子般的心
当得知八社贫困户鲜军遭遇一场严重车祸,晴天霹雳,唐敏的心如刀绞,迅速前去探望,看到家壁四空,上有年迈的老人,下有待哺的小孩,唐书记偷偷抹掉眼泪,雪上加霜的家庭怎样度过这一个年关,唐敏迅速找到区民政局的领导咨询相关政策,争取到补助资金2000元,唐敏的心才些许安慰。1月21日,鲜军家人把一封感谢信悄悄送到凤溪镇办公室,全家人真挚的说“唐书记真好,共产党真好!”
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村子的希望。唐书记心中明白这一点,当得知患白血病学生严金龙和贫困户学生谯华婷、谯鹏成,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完成学习,唐书记心急如焚,一旦辍学,将意味着会产生新时代的贫困户。那一天,唐书记深入几户贫困户家中,找到这几位学生,促膝相谈,勉励他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为每位学生争取了2000多元的救助资金。
进城务工,让村里富足劳动力变成家庭的经济收入,这是快速脱贫的好办法,但子女的上学问题又遇到了麻烦。唐敏立即主动回原单位,向学校反映情况。校长罗刚当即表态:“凡金子村的学生到六中读书,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在巴中务工的金子村人都纷纷给唐敏书记打电话,一年来六中就给金子村解决了十多个学生上学,并免除学杂费达4万多元。高一学生李龙,家是贫困户,唐敏不仅争取到免除学杂费的优惠,还争取到助学金的补助。
李龙感谢的说:“六中是巴中城里的名牌学校,我没想到我还能读成,还能享受到学校给我的优惠政策,六中真好!唐书记真好!”
寻找产业,挖到致富金子
“作为选派扶贫干部,第一要务就是要让百姓脱贫致富”这是唐敏制定的工作目标。
如何才能致富?产业发展的思路是明确的,但金子村离城较远,交通条件落后,山势陡峭,发展什么产业呢?谁又愿意在这里投资呢?这些难题摆在唐敏面前。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充分发挥大山的绿色自然资源,唐敏召开村“两委”商议,决定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谁愿意来投资呢?外面的企业看到交通条件不愿来,目光只好转到本村外出打工的人,当得知四社的赵军将打算在巴城周边发展养殖的意愿时,唐敏立即联系,反复的做起赵军的工作,希望用情感引回来,并积极做好各种服务。
大山的偏僻,自给自足的种养方式,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深深地烙在金子村农户的心中,让农人们固执的坚守,农户不愿把土地拿出来流转,千百年来农民赖以生存的“饭碗”,突然要流转出来,农户说什么都不干,这才是唐敏的难题,唐敏就挨家逐户动员,先动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家,带头行动起来,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唐敏一人扛着,面对大山无言的承受着。
土地问题解决了,赵军的资金又遇到了困难,怎么办?不能因为资金影响到村里第一家产业发展,唐敏又找来村里的年轻人商议,年轻人思想不僵化,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成立起了专业合作社,借信贷政策,资金得到有效解决。现在赵军已投资了50万元,建立起了2000m2的巴山土鸡孵化大棚,发展土鸡养殖,并能解决本村30余人的就地务工增收。
一家企业回引成功,唐敏并没有停下“回引”工程的步伐。五社的谯红林已经投资了15万元建立起了拦河坝,预计投资150万元发展生态鱼养殖。
山是静默的,水是明澈的,唐敏在大山里用汗水,踏出的足迹,清晰的印在山水之间,带领着一方百姓,寻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子,唐敏将继续的行走着。
听取老党员谯金群讲述金子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