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高发期来了 北方气团致申城昨空气重度污染

07.11.2014  08:01

  

  图片说明:晨报曾在今年1月12日的《镜头》版面刊登了几组在申城的相同位置和角度拍摄的雾霾前后对比图,呼吁人们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存环境。

  东方网11月7日消息:昨天清晨5时至中午12时的7个小时里,申城的空气质量始终处于重度污染。在3时至6时的3小时内,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从60飙升至262。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人士介绍,昨天凌晨3时,风向突转为西北风,来自山东一带的较大污染气团输送至上海,加上上海本地扩散条件不利,导致这次重度污染。

  预计今天的空气质量为良。此外,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部分高污染企业采取停产限产等措施只是保障空气质量的临时措施,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采取清洁能源替代、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治理空气污染。

  今天是“立冬日”,申城最高温度再下20℃。气象专家表示,目前冷空气强度尚弱,气温的起伏属于正常范围,离气象入冬尚有一段时日。空气质量方面,冬季是雾霾高发季节。据介绍,目前气象条件上的散霾主要还是依赖于风力和降水。

   3小时内指数飙升200点

  仔细观察昨天本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走势图会发现,前天15点至昨天清晨3点的12小时内,空气质量一直很好,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维持在五六十上下。但从昨天凌晨3点开始,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突然飙升,3点为60,4点为102,5点便翻倍为205,6点达到262的最高值,此后直到13点,实时指数降为192,为中度污染。

  为何短短3小时内实时指数飙升200点?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王晓浩解释说,主要是风向突然转成西北风,而华北范围,主要是山东济南至江苏徐州一带刚好有一个较大的污染气团随风而来,沿途又累积了一些污染颗粒物,使污染气团浓度更高。污染气团达到本地后,扩散条件不利,加上污染气团高度较低,在500米以下,因此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瞬间飙升。

  上午太阳出来后,污染气团高度有所上升,但因污染颗粒物的浓度太高,加上北方不断有污染物输送过来,因此空气质量改善有限。午后,华北污染气团逐渐消失,至16点半左右空气质量开始改善。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昨天解释,此次遭遇污染是因为目前申城处于高压控制下的静稳天气,风力较小,污染物扩散条件差。前晚虽然下过小雨,但总体来说雨水不明显,因此对消解污染没有太大作用。由于冷空气的到来,这拨污染物有望消解。今天白天空气质量为良。

   为何预报只有轻度污染

  昨天清晨,市民出门发现,空气污染相当严重,查询得知,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竟超过200。一些细心的市民提出疑问,为何前天环保部门发布的预报说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解释说,申城从今年4月15日起改版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将原先24小时污染平均浓度(AQI)改为发布当前1小时实时浓度,使空气质量更加贴近当前市民的感受,避免了空气质量急剧转好或者变差时,污染数据与当前空气实际状况、市民感受之间的滞后性。比如,像今天凌晨那样空气质量急剧变差,如果按照原来仅发布24小时平均浓度的话,可能指数还停留在较好的水平。

  但是,空气质量预报仍然主要是基于颗粒物的平均浓度而不是当前浓度,来预测未来24小时的空气质量等级。“以颗粒物当前1小时浓度计算空气质量指数,解决了滞后性的问题,但也会出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波动大,易出现瞬间高值的情况,而在目前的预报水平下,难以准确把握每小时的浓度值或指数值,因此预报仍以平均浓度为参考。”市环保局副总工程师罗海林在今年4月空气质量发布系统改版时曾做出过如上说明。

  截至记者昨晚发稿的18时,本市最近24小时AQI处于良到轻度污染水平,最高为6时的140,没有达到中度污染。而相关人士也表示,要衡量上海某一天的空气质量,还是以当天0时到24时里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标准。

   为何事先不发布污染预警

  还有部分市民质疑,因未收到污染预警,上午出门没做好防护,吸入了不少脏空气,为何相关部门不提前发布空气污染预警?

  对此,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介绍,发布空气污染预警并非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一达到重度污染就会发布,它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才能启动。

  目前,本市空气质量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启动的条件。以最低等级的蓝色预警为例,它的启动条件是当前AQI大于175,且昼间6点到22点连续3小时PM2.5小时浓度大于135或者当前PM2.5小时浓度大于150。在此情况下,环保部门将与气象部门会商,若会商结果预测未来1天AQI 在200-300之间,就启动蓝色预警。昨天的污染情况没有达到上述启动条件,因此,没有发布预警。

  据了解,为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上海目前对雾霾的预报仅提前1-2天,更长期的监测仅作数据参考。邬锐表示,近些年公众关注的“雾霾”,其实分“”和“”两部分。“冬天和春天本是‘雾’的高发季节,而‘霾’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上海的污染物有哪些

  污染颗粒物的成分非常复杂,环境监测部门目前对外发布的指标主要包括PM2.5、PM10、O3、CO、SO2和NO26类。

  至于上海污染物的来源。根据环保部门最新的调查分析结果,上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和交通,工业包括15.4%的工业工艺过程排放、10.2%的工业锅炉和炉窑排放、7.3%的电厂排放;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和船舶飞机,占25.8%。其它为10.4%的扬尘、5.4%的民用涂料和餐饮、3%的农业和生物质、1%的海盐和植被以及21.5%的上海以外区域的排放。

  邬锐表示,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条件主要有两个,风力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及雨水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今起受冷空气影响风力将加大,扩散条件会变好,同时周末也有降水,有利于沉降空气中的污染物,缓解污染。

  气象预报显示,今天受地面高压控制,以多云天气为主,夜里起受低压槽影响逐渐转为阴有小雨天气。气温较昨天下降,今天最低温14℃,最高温在18℃左右。北到东北风3-4级。请大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穿着。明后两天双休日,受低压槽影响,上海将有降水出现。气温将降至20℃以下,最低气温为13℃-14℃,最高气温15℃-18℃。下周初气温将略有回升。

   临时保障措施有效吗

  为保障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包括北京在内的周边六省市数千企业停产限产,数千工地停工,北京市内还采取了停驶公车、单双号限行、管控渣土车等措施。一些上海市民对此表示羡慕。对此,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副处长周军表示,为保障重大活动所采取的临时环保措施,有针对性也有效果。例如上海之前也为上海国际马拉松、亚信峰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启动过临时环境保障,但从长远看,还是要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代、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措施来从根本上治理空气污染。

  据介绍,本市去年出台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提出了到2017年,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约20%的目标,布置了优化能源结构,深化燃煤污染防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加大机动车船污染控制力度;规范建设行业管理,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农业污染治理,减少面源排放;推进社会生活源整治,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治理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周军介绍,目前这6个方面的任务推进顺利,以能源领域为例,今年计划完成1100多台燃煤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10月底已完成了1000台,到年底肯定能完成任务;在绿色交通领域,今年4月30日起实施了机动车排放国五标准,7月1日起实行了黄标车外环限行。“不过,从国外治理经验来看,上海的空气污染治理可能不止需要一个5年。

  邬锐也告诉记者,污染源和气象条件是决定一个城市空气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关停污染企业会使污染源变少,但并不能保证空气质量优良,因为如果气象扩散条件不好,还是会造成污染物的沉积。对于上海的空气质量也是如此,即使关停污染企业,也有可能有来自北方的沙尘颗粒物。

  昨天,一名大气专业博士生的网友在网上发布科普文章,称治理APEC期间空气质量的最大功臣还是基于巧合出现的南下冷气团,否则关停污染企业减排仅能起到部分作用。

  去年11月立冬时,上海曾出现重度污染,当时北方输送而来的空气颗粒物是“元凶”。去年12月,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因北方污染物输送、本地污染持续累积以及区域性污染叠加,导致上海出现严重雾霾,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相关新闻]

  今晚“立冬”,离冬尚远

  今天20时7分,将迎来“立冬”。立冬节气是指太阳到达黄经225°,夜晚观看星空,会看到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亥的方位,也就是正北方,所以,农历的十月又称亥月。

  古语云,“立冬一日,水冷三分”。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入冬时机并不一致,北方最低温已远低于零摄氏度时,海南最高温仍接近30℃。据了解,气象意义上的入冬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目前,上海市区最低气温仍迟迟没有跌下10℃。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介绍,今年11月的气温属于正常范围。今年前期的冷空气的确不是太强,气温偏暖。由于冷空气是逐步而来的,冷暖空气展开拉锯战,因此秋季的气温往往会阶梯式下降,不会直线下降。

  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上海市平均常年入冬日是12月3日,去年则为11月28日。气象专家表示,现在已经有些秋冬转换的味道,但气象上的冬天还没有这么快到来,还需再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