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乡情为活力,用青春点赞家乡

18.03.2015  12:37

          2015年寒假,我校360名同学组成165支团队怀揣着浓浓乡情赴全国30个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了“点赞家乡发展”的实践之路。同济学子们通过迷你调研、人物访谈、公益科普等开展实践活动,实践者们担起同济人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点赞”。


                                                                                                                                                让梦想落地开花
          在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杨忠勇同学的家乡——福建省罗源市,政府正在进行城区整改及公园建设,杨忠勇同学一直来关心着家乡城区的整改进况,当他看到学校“点赞家乡发展”实践活动的宣传海报时,他毅然地报了名。
          假期返乡后,杨忠勇同学的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对一直关注的市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的调研,并将调研所得成果反馈给了相关市政部门。为更好地体验该工程对家乡变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该团队还深入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并就街道整改满意程度、整改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对政府在整改过程中的意见及建议等问题,随机对路人、沿街商家进行采访,了解了施工过程中店铺的营业情况。此外,他们还深入罗源县政府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对整改工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对工程的一些细节问题做出了反映,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杨忠勇同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善家乡的环境,使家乡的风貌能变得更好。像杨忠勇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曾迪告诉我们:“返乡实践活动为我和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服务家乡的窗,让心中生根的想法在实践中发芽,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让我们有平台大展‘拳脚’。
          自我校“点赞家乡发展”返乡专项实践活动推出后,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同济学子的加入,他们怀着家乡发展梦,用行动让梦想落地开花。

                                                                                                                                                留下故土的风俗
          李乐卡娜是一名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大三同学,她回到家乡四川阆中开展了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调研,她与我们分享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传统春节习俗渐渐丢失,年味儿慢慢淡了。我们团队本着对家乡春节文化的热爱,回到家乡探寻阆中春节习俗的古今,希望能以己之学弘扬和传播传统风俗,为家乡春节文化‘点赞’。

          李乐卡娜的实践团队针对阆中春节习俗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走访调研:在网络平台和阆中街头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访了市民对于春节活动变化的感受和对政府举办春节活动的期望;参观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采访工作人员,了解到票价过高等问题;前往市文化与旅游局,将了解到的阆中春节文化的现状告知相关负责人,并就阆中未来对于春节文化的推广计划进行了采访。
          经过调研、分析和总结,该实践团队发现政府对春节文化的推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将调研结果反馈至政府相关部门。此外,李乐卡娜的实践团队还制作了微视频,在线上多媒体平台宣传阆中之美;他们还制作了趣味明信片送给当地居民。“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力量,促进身边人们对春节文化传承的思考与行动。”她由衷地感慨。
          据统计,在本次专项实践中,约有70支团队选择将课题聚焦到对家乡习俗与传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上。实践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并为家乡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同济学子的智慧和力量。
          春节之时,“点赞家乡发展”实践活动还向各团队征集了家乡年夜特色菜肴的图片与简介,并在同济大学校园网、“青春同济”微信平台上推出了三期“舌尖上的家乡味儿”专栏展示,阅读量累计超过8300人次。一道道家乡菜中饱含着熟悉的年味儿,凝聚着一方水土的饮食传统。“舌尖上的家乡味儿”汇聚了团队的参与热情,使学子们发现家乡别样的美,别样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让更多人了解到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走近温暖的他们
          今年寒假,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康登娥同学,深入采访了家乡江苏如东一家著名公益组织的会长陈亚梅女士。陈女士长期致力于帮助如东当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还有其他因贫、因病而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贡献着温暖与爱心。
          康登娥告诉我们:“作为一位出色的国家高级理财师,陈女士认为,社会上有许多生活困难、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所以,她下定决心创办东江海义工联合会这个公益平台。采访中,陈女士跟我们分享了创办联合会来志愿者们组织活动的点滴,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志愿者活动的不易和他们对这份社会责任的坚持。

          经过这次访谈,实践者们深刻体会到了陈女士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创办好义工联合会的使命感。“我们也应该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献去更多的关爱,为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以感恩的心情点赞!”。
          此外,返乡活动还增设了“人物专访”的板块,与康登娥同学相似,实践者们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媒体形式记录身边人的故事,感受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同乡人追逐梦想、奋斗打拼的风采。同济学子走近温暖的身边人,记录和分享青春路上好故事,传递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家乡文化变得更加鲜活。

                                                                                                                                                担起公益服务的责任
          本次“点赞家乡发展”实践还倡导团队在家乡进行公益服务,开展公益宣讲,倡导用科学改善民生,走绿色可持续的道路。
          来自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一支团队回到家乡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峡口镇,就当地村民家庭的能源结构问题展开了实践。实践过程中,该团队不仅就村民家庭能源结构现状展开了调研,还走访了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居住地较偏远的村民,为村民普及能源结构方面的知识,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新能源意识。
          负责人王依蕊同学表达出了这样的愿望:“希望我们的实践使得村民对于新能源使用、环保等都有所了解及重视。也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覆盖更多的村民,将最新的绿色理念传递给他们。”实践团队希望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工作给予村民们引导,鼓励村民使用新型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自2014年暑期首次开展以来,至今已有2批超过240支团队加入了“点赞”家乡的队伍。作为同济大学社会实践的一股新生力量,“点赞家乡发展”社会实践以“自主申请、主题聚焦、取得实效”为特色,鼓励并倡导同济学子将化乡愁为激荡的活力。同济学子奔赴全国各地,用青春和智慧谱写家乡发展的篇章,用行动承担起同济人的社会责任,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