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活动

08.12.2015  11:07

在那不勒斯这座意大利南方城市有所大学,名字叫东方大学。单单取的这个名字,就让你能感受她的友善和对东方的向往。         

        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 “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 在这座城市的不同空间举办,从市政广场,到平民广场,从海边城堡,到科学城市博物馆,从大学课堂到教堂,从公园到音乐厅,让那不勒斯人和来这里读书、旅游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领略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 活动定位为精英的立意,通俗的表述,喜闻乐见的叙事,是观众与文化精英直接的、面对面的平等对话和温暖人心的交谈,丝毫没有深居高堂的冷漠和拒人千里的高傲。毕竟,文化本来就应该是贴心的,是温馨的,是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因此,从一开始,孔子学院就决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国文化的内涵首先要被更多的人感受、理解、领会、内化,并且能够成为他者今后判断世界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可以参照的思维和文化意识。

“威尼斯的中国电影在那不勒斯” 展示的是当代中国先锋导演的作品。电影人的介绍,影评人与导演的深度访谈,观众和导演的家常式的对话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来自巴黎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学专家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向人们呈现了 “中国烹饪的昨日和今天。” 这样的视角让你突然发现,社会的礼仪、人性的自由、制度的文明和进步程度原来就生香活色地摆放在你每日的餐桌上。 “中国万花筒:意大利新闻记者眼中的中国变迁” 摄影展包括了在北京呆了10年的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关于中国人的精神变化和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 “一杯茶:《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推介会” 是由意大利目前驻京记者采访莫言、余华、苏童等作家之后整合而成的介绍当代中国一流作家的新书。通过新书这个窗口,由读者提问、作者阐释等方式,许多对中国当代文学感兴趣的学子了解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并通过作品感知到中国社会脉络的跃动。 “中西交汇:《诗经》的灵感和欧洲音乐人的吟唱” 是法国和英国音乐人和作曲家从中国的古典作品《诗经》获得关于爱情和人伦的启示,久经酝酿,结合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主调以男女领唱、合唱、复调回旋等样式把中西文化交融表现得漓淋尽致。遥远的《诗经》芳香就这样活脱脱地以音乐形式不知不觉地被“薰”出来了,浓厚深醇而又透明。由金融学家、国务院参事夏斌教授主讲的 “转型中的中国当代经济” 讲座直接鲜明地回答了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经济形势感到困惑的问题。上外比较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和研究专家宋炳辉教授 “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茅盾的文学遗产及其影响” 在东方大学中文系和中国学研究的师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专家希望将来到上外取经交流。

“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 文化主题活动是孔子学院几任院长共同创造与努力付出的结果。这一主题是由外方院长、语言天才白莱姆教授策划选定,由上外派出的四任院系不断充实丰富,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也由此获得“全国优秀孔院”称号。现在,如何通过汉语教学和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呈现,通过深度学术交流,把中国文化在那不勒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传播得更深远,成为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 徐海铭,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现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