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总工会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 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

19.05.2015  15:20

  普陀区劳模先进辈出,在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一批与形势发展要求相统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统一、与企业发展相统一的“名模”,如“新时代的雷锋”徐虎、“小巷总理”杨兆顺、“祥云天使”金晶、“白衣卫士”于井子、“知识型农民工”朱雪芹、“人民的孺子牛”曹道云以及“光明使者”张兴儒等。全区现有劳模360余名,为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打造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普陀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区委、市总工会关于创建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区域实际,以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为重点,坚持“凸显特色、彰显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

  区总工会按照“五个有”(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场地经费、有创新成果)要求,先后创建了12家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徐志刚社区信息词典和张兴儒白内障复明创新工作室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各工作室分别以徐虎、杨兆顺、张兴儒等劳模名字命名并赋予其工作内涵,范围涵盖职工科技创新、城区建设管理、社区事物管理、民生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工作重点大多集中在服务管理创新上,其中,培训服务型7家,技术攻关型、技能传授型5家。目前,全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228名工作人员,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占53%;从职业技能水平看,有专业技术人员占37%;从学历上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5%,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

  二、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做法

  1、凸显“三个特色”:一是凸显服务社会的特色。倪惠明市政“惠民”服务创新工作室以“惠民热线”为服务品牌,为市民解决市政“急、难、愁”问题,被群众称为沪上一根解决百姓生活需求的暖流线、解忧线。二是凸显无私奉献的特色。明辉志愿服务创新工作室动员组织区内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开展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凸显岗位建功的特色。园开行道树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技术练兵,人均养护行道树高出行业定额一倍,过硬的技能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

  2、坚持“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培育职工创新思维。各单位以工作室为平台,拓展创新内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二是突出服务企业发展。开展“六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节约、小经验)创新活动,激发企业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三是突出劳模示范性和引领性。建立“劳模讲堂”,成立区劳模先进巡讲团和巡访团,大力开展劳模宣传展示活动。

  3、抓好“三项管理”:一是细化程序管理。要求创新工作室找准切入点,明确攻关课题、实施目标和主要措施。二是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并及时跟踪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工作进展。三是突出效果管理。及时总结工作室的成绩和特色并进行宣传推广,推进工作室发挥创先、创新、创效的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

  三、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发挥情况

  一是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孵化基地。各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课题项目的攻关,更着力为企事业单位培育技术骨干。如张兴儒白内障复明创新工作室致力于白内障病人防治的创新研究,5项研究处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6项。各工作室通过开展“高师带徒”活动培养技术骨干,先后有41对师徒结对,其中29人获得技能升级,涌现出各类先进47名。

  二是成为职工职业道德的培训基地。各工作室大力宣传劳模先进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徐虎为民服务工作室成为企业班组长培训基地,徐志刚工作室成为全市的民警实训基地等。区总工会还加强借势借力,争取区委支持,推动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为区委命名的道德示范基地。

  三是成为融入社会管理的服务基地。徐虎、曹道云、金晶、朱雪芹和于井子五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分别对应了物业服务、居家养老、市政服务、农民工服务和为患者上门服务五大方面的社会管理工作,使得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理念从服务企业向服务社会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普陀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1、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创新成果转化速度较慢。2、在推动全区职工劳动竞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人才流失、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一是要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工作标准,对劳模工作室的场所设施、成员构成、经费保障、基本制度等共性化基础要素制定相关的规范和考核标准。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上级工会、单位行政共同给予资金支持的办法,确保经费到位。

  二是要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宣传造势。大力宣传工作室的事迹、经验和成果,凸显工作室汇集人才、传授技能、实践攻关、创新管理的平台作用,并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复制。

  三是要把创建活动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促进职工科技创新,引领职工参与劳动技能竞赛,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