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我和“上马”一起成长

09.11.2015  01:12

头顶皓月,身披轻雾。每年上海马拉松开赛的凌晨,有一支3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凌晨2时多起床集合,披星戴月地从郊区赶到赛事服务场地。11月有些微寒的冷风冷雨中,他们瑟瑟地在黑暗中寻找。荧光棒贴出的数字标识发出微弱的光,引领着志愿者踏上60多辆大巴,而不寻常的一天随着车轮的转动而正式开启。作为其中一员,服务完本周末的上马,巢睿祺就集满了8年的上马志愿者经历了。他说,上马赛事在逐步走向鼎盛,而自己也伴随着上马一起成长。    

铭心体会:每逢“上马”必下雨    

谈起将满8届的上马志愿服务经历,巢睿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逢上马必下雨”的体会。就仿佛是魔咒一般,怎么也绕不过。    

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二的巢睿祺,报名参加了上马志愿者。他回忆那会的上马比赛还是在12月份,有些冷。比赛当天,志愿者们凌晨2时多就要起床,2时30分左右在学校体育馆集合。时隔这么久,他依然清楚地记得,“凌晨集合时,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志愿者们在瑟瑟发抖,甚至有人打退堂鼓不想参加了。”    

士气低迷之际,当时一位老志愿者的话,成为了巢睿祺最大的激励,现在也常会以此来鼓励年轻的志愿者。“现在下雨多好,如果开枪的时候雨下完了,3万名运动员能顺利开跑,那么现在我们淋点雨算什么?!”巢睿祺说被这话的“觉悟”震撼到了,不光要给运动员传递正能量,青年志愿者团队同样需要“能量棒”。“每年的上马,是我们3千人和3.5万人一场不能错过的约会,风雨无阻!”如今留校做了老师的巢睿祺,经常这样给学生志愿者打气。 七年的轮岗:每个岗位都有苦与乐    

没有要求,毫无怨言,志愿者被分到任何岗位都是任劳任怨。从2008年的500多名志愿者,发展到今年3000多名志愿者,上马的志愿者岗位分得越来越细———起点、中途、终点3个主成分,30多个大组、100多个小组。巢睿祺呵呵笑着说,“我快要服务满8届了,可也没有把所有的岗位都轮个遍。”不过,小巢服务过的岗位也不少,“存衣车、起点裁判拉起跑绳、中途引导组、饮水组、折返点管理、终点裁判组……”每个岗位都有着不同的见闻和乐趣、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一番体会下来,巢睿祺觉得跟水打交道的志愿者是最辛苦的。 有一年的体会,深深地刻在巢睿祺脑海里。5公里处,巢睿祺跟饮水组的志愿者,一早就准备好了给运动员供应的一杯杯运动饮料,兴奋地等待被第一波运动员“临幸”。可刚刚倒好,就“”地来了一阵大雨。“这阵雨,浇灭一些志愿者的热情和意志,完全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节奏。”为了保证跑友的健康,绝对不能给他们喝混了雨水的饮料。“50杯一层、排了两三层的饮料杯,全部都要倒掉。”手忙脚乱中,巢睿祺他们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把心态调整起来,一切重新来过。    

巢睿祺对记者说,马拉松选手在奔跑中拿水都是手抓式的,力量很大,接杯时必然会洒出来水。每送一杯水,志愿者身上就湿一片。反反复复多次供水,不仅腰酸难耐,而且全身都会湿透。“如果再遇到天气不好,那湿冷劲儿别提了。”    

感动至深:听到无数种口音的“谢谢”    

你要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去做志愿者了。”某年服务上马过程中,巢睿祺听到一位社区阿姨跟小学模样的孙女讲了这样一句话,心里凉了半截。    

可能那位阿姨以为,志愿者是社会上招募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群吧。”小巢遗憾地对记者说道。事实上,上马对志愿者的选拔、筛选非常严格。    

巢睿祺说,2008年那会儿,竞争做上马志愿者的比例是5比1。现在志愿者岗位多了,但录取比例还是要2.5比1。能够进入志愿者团队几乎都是优秀的名校大学生和教职工。做志愿者的辛苦其实不算什么,遇到别人的误解才是最难过。小巢说,在世博会之前,志愿者受到的认可和尊重的程度远没有现在这么高。以前很多人认为志愿者团体松散、不固定,就是廉价劳动力,也曾在一些活动中被要来喝去、指手画脚。    

而历经8年,如今的上马志愿者无论是在市民、运动员,还是组委会眼里,认可程度和受尊重程度都在上升,这最让巢睿祺深深感到欣慰。他回忆,特别是在世博会之后的一次上马中,自己分到拉起点线的任务。“当时也是下雨天,根本没有手空下来打伞。”而冷雨中,巢睿祺感觉天突然就晴了,抬头看才发现,一位阿姨帮志愿者义务地打起伞来。志愿者为运动员服务,这些观众又这么体贴志愿者,场面非常温馨。    

而服务马拉松赛事,志愿者所收获的最大荣誉,就是收到来自世界各国、全国各地带着口音的运动员们,用中文说声“谢谢”。“一边说,人们还会伸出大拇指”,巢睿祺自豪地说。    

初为人师:学生在“上马”是我的领导    

从大二开始到研究生,现如今留校做了老师,巢睿祺还是乐于跟“小鲜肉”们一起服务上马赛事。他告诉记者,因为现在也主持学院志愿者管理部分的工作,算是“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便利,自己更会一直服务下去。    

记者问到,“以老师的身份去当志愿者,你算是去看管学生了咯。”巢睿祺笑道,“就是想当最纯粹的志愿者,小组长之类的管理职位都给学生锻炼,甘心被他们领导。”巢老师透露,遇到责任心强的学生当组长时,被吼两句的情况也时常有。    

服务这些年,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换个角色、跑一回?”记者问到。巢睿祺颇有满足感地说,的确偷懒当过一回选手。而一切源起于学生的一句玩笑,“服务这么多年,志愿者多苦、运动员多开心啊。哪次我们也跑一次吧”。    

从来没以跑友的角色出现在上马中,就尝试跑一次吧,也算是‘检阅’一下我们的队伍。”于是,巢睿祺在2013年报名了10公里。与其他跑友不同,“因为亲身参与志愿者服务,跑步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这项赛事的细致入微和志愿者的不容易。”巢睿祺说,跑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一场比赛,前前后后有这么多人和岗位为我们操心。    

小巢说,去年自己又报了半马的名,但是因为近几年上马报名井喷式的增长,一票难求,结果报名“落马”了。但他反而又开心了起来,“我一点都不失落,反正上马志愿者的大门会一直向我敞开”。    

8年来,巢睿祺的志愿服务经验不断成熟,同时也体会着这项赛事的日臻完善。“很多运动员以为组委会小气,每次以纸杯计量提供饮料”,小巢告诉记者,事实是,饮料塑料瓶丢到地上,很容易造成危险。以前用水组提供的降温海绵都用自来水浸湿,但发现很多选手会用海绵湿润口腔、甚至把水喝掉。为了安全健康,如今海绵里都换成了纯净水。类似的改变还有很多。巢睿祺说,为了更好解决问题、完善细节,每次组委会赛后都会跟志愿者代表开总结会。    

有那么多人热爱上海这座城市,或许正是因为上海人独到的细腻。而马拉松中,志愿者则是城市人文关怀的最好呈现。”小巢认真地看着记者,以志愿者的口吻说完了结束语。    

来源:《劳动报》 2015.11.05 第08版 体育  

原文: 我和“上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