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好”加20分历史被终结 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取消

18.12.2014  14:01

  东方网12月18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教育部昨天再次发放高考改革配套文件。根据《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即从明年起,上海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奥赛获奖者都不能再得到20分的高考加分。

  教育部:

  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根据意见,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分别是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包括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两项)。2015年1月1日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确有必要保留的按本省(区、市)原有规定执行,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教育部门要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

  不过,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各省(区、市)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适用范围。

  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是这次改革的重点。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相关政策按照上述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来没有的加分项目,各省(区、市)不得新增。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上海:

  “市三好”即便加分也大幅缩水

  记者发现,对于上海考生来说,也即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最高20分的加分优惠已成过眼烟云。根据去年的上海市高考加分政策,上海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全国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等,都能获得20分的高考加分资格,明年1月1日开始,获得这些荣誉的考生将不再能享受到加分资格。

  对于明年1月1日之前在高中时已取得上述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即使保留,加分分值也不超过5分,与以往相比也少了很多。

  同样,以往区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可获得10分高考加分资格,今后也将全部取消。这也意味着今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和普通学生一样没有加分优惠了。根据规定,参照上海以往的加分政策,今后20分的大幅度加分只有烈士子女和荣获二等功的现役军人还能享受到。

  [部分获奖应届生]

  虽然有预感但感觉有点难接受

  大幅度取消高考加分范围,这一政策就将直接影响到从明年开始参加高考的学生。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相对于高一、高二学生,明年即将毕业的2015届应届毕业生家长的反应最为强烈。

  交大附中一位高三毕业生家长何女士认为,一下子“砍杀”加分项目,又是如此的大幅度,对于明年就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很不公平。“也就是说小孩在这三年获得的一些荣誉、得的竞赛奖牌全部没有用了,这个打击太大了,早知道就不去花费那么多精力搞竞赛了。”她认为,取消加分政策应该慢慢来,比如今年减少5分,明年减少5分,分几年最后取消,慢慢地让学生从高一开始适应。

  一位获得过全国物理竞赛奖项的高三考生虽然表示自己还是比较淡定,但也表示心理上有些难接受。“毕竟竞赛题和高考题还是两个套路,搞竞赛还是花了不少精力的,一下子说20分没得加了,感觉之前的努力不再被承认了。”他说,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在物理方面的特长应该能在自主招生方面得到一些认证。

  [专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取代”加分

  其实,今年公布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就已提出,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近年来,上海已经从中考、高考方面逐步取消部分加分项目。而昨天不少高校和高中更关注的是,加分取消后如何应对。

  部分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表示,上海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后,分数高低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有的学校最低分和最高分可能就相差20分,而一些享受20分加分的考生,就显得很有优势。

  尤其是像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评比类的奖项,在评比当中可能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因此对于这些加分项目的取消是有必要的。

  而对于未来,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表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今后可能会代替加分,在记录和反映学生的特长经历上发挥作用。此外,部分专家建议,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高考中的统一加分其实并不能在高校选拔中真正显示出学生的特长,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来了解学生特长,更有利于高校发现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优秀学生。可以预见,明年起,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可能就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自主招生]

  明年高校自招不得举行联考

  教育部昨天公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核将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不采取联考方式,考试科目不超过2门。这也意味着“北约”、“华约”、“同盟”等联盟自招考的破灭。

  根据要求,试点高校考核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意见指出,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2015年2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3月底前,考生完成报名申请。4月底前,试点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审核,确定参加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6月7日、8日,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6月10日至22日,试点高校完成考核,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高考成绩后,组织本省(区、市)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原则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并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