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种在古树上 六棵百岁香樟树成漕河泾醒目地标

28.03.2016  10:10
与六棵老香樟树交错共生的办公楼。本报记者陈龙摄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与六棵老香樟树交错共生的办公楼。本报记者陈龙摄

  本报记者 史博臻

  现代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一直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界的热门话题。在老旧地块二次利用热潮兴起的当下,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被包裹在工业遗存中的自然风貌,该何去何从?

  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华鑫园区内的六棵百岁香樟树,曾不得不面对“何去何从”的问题。七年前,设计师祝晓峰第一次远观它们,立刻感觉到一种被城市包裹住的孤独感,当他走到树下仰望时,扑面而来的是由时间和生命沉淀出的气质———设计师不愿意破坏这些“原住民”的本来面貌,打定主意,即便新办公楼建成了,古树和它们赖以生长的绿地也不会成为城市中的孤岛。

  于是,与香樟树交错共生的建筑诞生了。

  森林里谦卑的“空中楼阁

  无论如何,能在城市中看到这样盘踞相生的自然之物,是很让人激动的。“不打扰”是人类的本份与温柔,但如何兼顾园区的整体设计风格? 设计师决定,将建筑抬升起来,使人类获得跟古树名木亲密接触的机会,还可以在二层楼道自由行走。

  在这里,树才是主角。正如现在的华鑫展示中心,十片混凝土墙支撑起四个独立的钢桁架结构,它们以Y或L形的悬浮姿态自由伸展在大树上,各个空间以桥为媒,这种建筑学里的“尺度”关联性,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亲切。建筑外表使用了扭拉的铝条,如同枝叶,任由阳光、雨露、空气和风景穿过。为了尽量不影响树根的健康生长,建筑使用了浅埋深技术,并埋下很多PVC水管确保透水性。

  这幢占地面积仅700平方米的小楼,在面向城市干道完全开放的同时,尽可能融合原有的自然因素。因其精巧的设计和先进的理念,原本只是作为售楼中心的临时建筑,却斩获了包括台湾“远东建筑奖”在内的多个业界知名奖项。

  一枝独秀的“女性气质

  办公楼也有性别吗? 站在城市的街角,目之所及,拥挤着棱角分明、气势磅礴的办公楼群,给人男性化抑或中性化之感,冷酷而疏离。   

  位于桂林路宜山路西北角的华鑫中心,则看起来不太一样。日本建筑师长谷川逸子的设计向来素雅细腻,富有“女性气质”。在总面积17.5公顷的区域内,共有10栋办公楼,穿孔铝板营造出轻柔形象,仿佛为建筑披上蕾丝。从地面上升、环绕两栋主体建筑的宽敞步道,舒缓了高楼直接带来的压迫感,也为绿化自然和白领休闲提供了有意思的场所。目前,全景医学影像、太平洋保险、华润、昆仑保险等企业入驻于此,形成了集聚效应———2014年起,该区域每年递增约1亿元落地税收。

  “在严格遵守区域再开发原则的基础上,积极而审慎地将景观设计植入园区内,体现了生态办公理念。”华鑫股份总经理曹宇介绍。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上海著名的轻工业基地,涌现出了金星、凯歌、飞跃等知名电视机品牌。随着产业转移,原有厂房沦为仓库或出租屋。为盘活存量土地及国有资产,华鑫股份于2009年进行全方位规划,用城市更新的理念打造系列高端商务园区。

  由法国知名建筑师雅克·费尔叶操刀的华鑫天地诠释了“城市景观地貌”的新概念:用植被堤替换下环运河的灰色墙体,使得一向少人问津的河岸被改造为绿树成荫的公共步行道,自然在繁华都市腹地中寻回了一席之地;办公楼群本身也是一道风景,首层折纸状的绿色屋面伸展向地,人们可以沿着这片绿径在屋顶与地面间愉悦穿行;依据观赏的位置不同,建筑会呈现绿色或蓝色,移步易景的效果创造了全新的城市建筑感官体验。

  不设围墙的社区

  什么样的地方会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游人络绎不绝的新天地、田子坊告诉我们,除了有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消费品类植入外,原先的社区基底也不可忽视———起初的街区设计,正是为了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工业土地的二次开发规划也当如此。曹宇认为,上海这几年讨论城市更新,很大一部分注意力都聚焦在旧区改造和风貌保护上,少有见到成片工业用地的突破性开发;华鑫园区,尽管是工业园区,却努力向土地复合、功能多元、建筑多样的“社区型”转变,这其中,公共空间———用于满足人们生活、休闲、交流的需求,尤其需要关注。

  漕河泾华鑫园区不设围墙:上班时间,这里像一个开放的小公园,楼宇间的行道树在不同季节变幻着色彩,不时有人在宽敞的道路间慢跑,或有周围居民区的母亲推着婴儿车来晒太阳;中午时分,是整个园区被激活的时刻,白领们从办公楼涌出,在食堂、半开放的中庭、二层绿化廊道放松心情;夜晚来临,人们可以随意进出,遛狗、夜跑,柔和的LED外立面散发光芒,犹如徜徉在萤火虫公园。正如曹宇所说,不同人群的连通,才会塑造万象更新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