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份信念 传递一股力量——记奉贤区红十字志愿者朱冬军

09.11.2015  22:4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懂得敬业,他懂得奉献。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对待他人,他舍身忘我,义无反顾地履行着一名党员的应尽之责。他就是朱冬军——区科委党总支委员、科技馆馆长、2014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也是奉贤区第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2年11月,市红十字会来电告知,作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他与在北京住院的一位患白血病男孩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我愿意捐献!”这就是朱冬军在听到初配成功后的第一句话。高配检查十项指标全部匹配,但体检结果显示:朱冬军的白细胞偏低。他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因为自己的白细胞指标不合格,而使孩子错失了配型的最佳时机。“不能轻易让孩子失去生活的希望”,在这股信念推动下,他生活节奏发生变化:暂停喜爱的户外运动,避免去公众场合,科学调理饮食,早睡早起,坚持身体锻炼。他从来没对自己身体如此地小心呵护,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一分努力能带去孩子万分的希望。每10天就去医院抽血化验,白细胞一次比一次上升,两个半月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白细胞终于达标了!母亲因担心儿子的身体而埋怨道:“明明体检不合格,你为啥要拼命去争取?”他说:“妈妈,你不是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现在老天给了你儿子一个救人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不去努力,那位17岁的男孩就会没命,而我也会悔恨终生。”

          2013年4月,住进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在经过5天的针剂动员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满满的180毫升造血干细胞给孩子带去了生命的活力。病人家属赠送给救命恩人的礼物:一封感谢信、一束鲜花、一款最新的平板电脑。儿子的目光一直盯着医生手中的平板电脑,朱冬军却把儿子叫到床前说:“大哥哥家花了好几十万元看病,经济生活已经很困难了,我们还能要这么贵重的礼物吗?”儿子略显失望却还是乖乖摇了摇头,“记住,帮助他人是不应该图回报的。”他把“不求索取,甘于奉献”志愿精神种子播在了儿子的心中,也为每一位共产党员如何践行志愿精神树立了标杆,他的一言一行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于志愿精神最好诠释。

          如今,朱冬军也是一名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成员,他继续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周围的人,使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今年5月闻知奉贤区红十字应急志愿者救援队招募队员,酷爱户外运动他第一时间报名,愿把他多年的户外经验用在红十字救援活动中。

 

(奉贤区红十字会 奉贤区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