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沪首用电刺激为"断线"骨髓建联 截瘫小伙走路了[图]

20.03.2015  02:53

国内首次运用电刺激手术治疗截瘫患者。  

  用电刺激为“断了线”的脊髓建立新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今天(19日)正式对外宣布,由孙成彦主任领衔的团队成功为一名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开展了脊髓电刺激手术,经过两个多月的后续康复,目前病人已经恢复了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据文献检索,这是国内首次运用电刺激手术治疗截瘫患者。国外医学界此前仅有相当少的相关报道。  

  电刺激为“断线”脊髓重建联系

  患者小陈今年24岁,5年前在家修缮房屋时不小心从2楼摔下,导致脊髓损伤,部分截瘫,出现了双下腿肌力完全消失、不能动、腰以下感觉消失的症状。受伤后,小陈在医院急诊接受了L1~L3椎体稳定减压手术,慢慢有了力量,能扶着拐杖在很短的时间内走上几步。但是,下肢感觉反应仍然不敏感,皮肤温度也较其他正常部位要冷,而且出现顽固性褥疮和性功能障碍,排尿不尽。这让小陈一度很消沉。  

  今年1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委会专家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成彦领衔的专家组给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手术。他们尝试通过给有剩余功能的脊髓神经进行内置电刺激,来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孙成彦介绍说,电极是植入在需要激活的部位,发生器产生的电脉冲能模拟人的神经电冲动,通过对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调控,对“沉睡”的受损脊髓神经或部分正常脊髓神经进行持续性地激活,从而诱导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就是说,用电刺激为“断了线”的脊髓建立新联系。  

  具体说来,医生为小陈植入脊髓电刺激系统,包括在患者脊髓硬膜外间隙植入电极,在腹部或臀部皮下植入发放电脉冲的刺激器,以及连接两者的延伸导线。  

  手术康复效果佳 小伙走路了

  手术后第二天开机,小陈下肢就感觉到了麻木,孙主任及其团队给患者设置了合适的电压范围,并教会患者使用程序控制仪,根据自己感受调节电压,来刺激脊髓神经和下肢感觉。两周后,患者的痛觉和温度感觉有了明显改善,皮肤温度也较之前高了很多,褥疮也出现愈合趋势,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性功能发生明显改善。  

  紧接着,小陈开始接受由孙主任及其团队制定的康复计划。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奇迹发生了。患者的褥疮完全愈合,逐渐有力气站起来,能够坚持步行1000米以上,目前能脱离拐杖。此外,他的感觉功能和性功能改善效果稳定,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文献检索,这是国内首例利用脊髓电刺激手术让截瘫患者恢复行走的病例,其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前相关报道仅零星出现过1-2次。  

  孙成彦说,此次手术的成功为提升、改善、逐渐恢复截瘫患者社会功能打通了一条新的通道,为此后的运动康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他坦言,这并不表示通过电刺激手术可以完全治愈截瘫。今后,他的团队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研究,并着手与国际团队合作,以期扩大骨髓电刺激在治疗上的使用范围。 

来源:新民网 2015.03.19  

原文: 沪首用电刺激为“断线”骨髓建联 截瘫小伙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