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船国导”,护航“一带一路”

29.11.2017  23:44

国船国导”不再只是一个“”,“一带一路”航线的船舶终于用上了国产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产品。

    上海市气象局联手合作伙伴自主研发的远洋气象导航决策支持系统,已成功为中国至巴基斯坦、南非等多条航线的船舶提供精准、安全的导航服务,打破了远洋气象导航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成功实现“国船国导”梦,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开放合作,创新组织运行体系

      我国是贸易和航运大国,现有船舶总数近9000艘,世界排名前三。由于技术落后,过去,大量中国远洋船舶只能依赖国外气象导航公司,对国家商业、技术机密甚至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随后不久,“一带一路”提升为国家战略。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从愿景走向现实,上海市气象局着手探索实践远洋气象导航服务,以期中国的远洋船舶都能用上国产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这也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刘雅鸣局长在《上海市气象局关于远洋气象导航工作情况的报告》上专门作出批示,鼓励上海市气象局积极探索,积累经验。

      和最初的设想一样,一路走来极不容易。上海市气象局在海洋气象预报预警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但是在航运、船舶、保险等专业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储备没法和专业团队比较。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上海市气象局探索实践的脚步。本着“开放、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上海市气象局积极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2016年,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大连港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盛安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航运、船舶、保险等领域企业,合资注册混合所有制企业——优尼迈特气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该企业遵循市场运行规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股东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旨在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共同体,初步形成远洋气象导航服务体系。

      攻坚克难,核心技术从无到有

      有了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上海市气象局离“国船国导”的梦想又近了一点。依托上海高分辨率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核心技术,上海市气象局和大连港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伙伴在一年多时间里攻克船舶在风浪流场中的失速与耐波性等多项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船舶导航算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还建成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洋气象导航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可为不同船舶“量身定制”航线。根据自主研发的船舶导航算法,系统可综合考虑船型、船龄、船舶尺度等基本参数,航区及航线沿途港口信息,以及该航次的海洋气象条件等因素,优化船舶初始航线,并根据海洋气象条件变化实时调整推荐航线。系统能为不同运营目标的航次推荐最省油、最省时、最舒适、最经济的航线等。系统还支持自主航路规划设计,船舶出发前,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模拟计算航线成本及时间等,经过对比,挑选出最合适航线。

      同时,该系统已初步具备了3公里分辨率的船舶追随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通过卫星定位为航行中的远洋船舶实时发布精细化预报预警,此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参与竞争,独特优势逐步显现

      相较于国外远洋气象导航,这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洋气象导航决策支持系统在精细化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上海在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研发精细化远洋气象导航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了依国际惯例提供全球各类气象海洋预报产品之外,该系统还提供西北太平洋区域和中国近海精细化风浪流预报产品、中国近海高分辨率的电子海图等“独家产品”。

      该系统已经完成内测和公测,先后有20多艘远洋船舶采用了这一系统。内测期间,两艘安装了该系统的货轮行至台湾海峡,收到系统提示“预计原航线将受浅滩效应影响,建议选择澎湖与台湾岛之间的航路通过”。其中一艘货轮IVS Windsor号随即改变航路,航行途中严格依照推荐航线航行,最终平稳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另一艘货轮未采取气象导航系统建议,仍按习惯走大陆与澎湖列岛之间水道,结果航行途中颠簸严重,险些因船舶垂荡、横摇造成货损。公测期间,为中交建集团新海凤轮(挖泥船)提供气导服务,用户反馈良好,他们认为自主研发的气象导航系统及服务,沟通更为方便,航线气象要素多于国外气导,预报更为准确,建议在集团内推广试用。

      目前多家远洋行业的大型企业已对该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下一步上海市气象局将与国内参与“一带一路”的多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国内远洋船舶的需求研发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联合推动我国自主研发的远洋气象导航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谢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