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创新中国”课程顾骏教授分享课程经验

21.11.2016  20:13

       11月19日上午,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社联主办,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承办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学术会议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会议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曹荣瑞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致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高德毅作主题报告。课程思政部分试点课程、“中国系列”试点课程等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作点评。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顾骏教授代表团队作了交流发言。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欧阳光明,学工办主任胡大伟,“大国方略”系列课策划人、上海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应邀与会。

       上海大学是“课程思政”的第一个“吃螃蟹者”。2014年冬季,上海大学推出“大国方略”课。2015年冬季学期,学校推出“创新中国”课,形成课程系列。顾骏教授在发言中,阐释了课程团队对课程与思政关系的深入思考,提出课程思政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

       第一,思政是目的,课程是手段,思政不必囿于严格的四门课范围,只要有德育效果,其他课程也可以切入思政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无论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要追求实效,无效果不思政。

       第二,课程思政必须保证课程本身的质量,才能吸引学生,融入课程的思政内容也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课程与思政必须“强强联合”,确保相融共赢。上海大学开设“大国方略”课程后,团队精诚合作,出版了《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获得201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通俗理论读物类一等奖,累计销售已超2万册;团队开设的“创新中国”已制成慕课,推出不到一个月,便被全国129所院校购买版权,供3.2万学生注册选修。2016年11月,上大将推出系列课程之三“创业人生”,并在传播手段上作出新的探索。

       第三,课程思政不能代替思政课程,国家规定的四门课程是思政的主战场,不能因为课程思政的创新,而造成思政课程被弱化或虚化,目前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在课程范围内加以解决,课程思政应该为思政课程的创新探索提供借鉴和推进,而不是取而代之。明年,团队将选择核心思政课程中的一门,大力探索创新,做强做活思政课,努力达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

       上海大学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回应,全国思政专业知名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吴潜涛的评论和认同,办好课程思政,做强思政课程,应该成为不同专业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