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发展:跨国企业在上海”高峰论坛举行

23.10.2015  22:00


2015年10月22日,“创新与发展:跨国企业在上海”高峰论坛在杨浦区创智天地成功举办。来自市商委、市府新闻办、杨浦区政府、40家跨国企业的代表以及上海市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创新与发展”的主题,聚焦科创中心建设,深入交流和讨论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此次论坛也是6月在沪启动的“创新与发展:跨国企业在上海”最佳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的总结和高潮。论坛邀请到科思创(原拜耳材料科技)大中华区总裁胡迪文、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西门子医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孔发进行主旨演讲,分别从科技创新、地区发展和本土合作等领域,深度解读市委“1号课题”,探讨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来自跨国企业的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可借鉴性经验。


论坛的高峰对话环节,也邀请到了此次荣获最佳案例12强的企业代表展开沙龙式自由讨论。嘉宾们纷纷各抒己见,从自身企业的发展经验出发,畅谈创新与发展的未来之路,聚焦“本土化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为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献计出力。


此次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日报和东方网共同主办。为期三个月的活动围绕“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广泛征集创新实践案例,共收到来自41家跨国企业的近80个案例,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的公众投票活动吸引了超过570万人次参与,初评选出40个入围示范推荐案例。


在这40个入围案例中,10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领衔的专家评审团最终评选出了12个最佳案例,分别涵盖“政策推动与创新”、“本土合作与创新”、“人才发展与创新”和“企业发展与社区创新”四个层面,同时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在这批跨企最佳创新实践案例中,既有西门子医疗携手上海卫生机构共建的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质子重离子医院,也有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项目贡献了4380多个日夜的GE航空中国工程团队;既有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且目前唯一的具有国际标准的生物制药基地,也有被世界上30%显示器采用的3M中国研发中心发明的增亮膜技术;既有斯道拉恩索为中国市场提供智能包装,创新供应链管理的解决方案,也有罗氏诊断为上海市民用血安全提供保障的创新技术核酸检测。


截至2015年9月底,外商在沪已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2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38家、投资性公司307家、研发中心391家。跨国企业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程中均发挥了良好作用。聚焦跨国企业的创新案例,能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推动具有上海特色的科创能力的培养,提升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科技创新竞争力。


(看看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