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客”田头走出致富路
“趁着多肉植物如今的红火,我就再搏一把!”1992年出生的莫平平如今坐拥26666平方米线下自主化多肉植物生产种植基地、30个培育大棚,其多肉植物种植基地的规模可在整个上海排名前四,这一切,正是莫平平去年的决定“搏”出来的。
文/摄 记者 杨清悦
接触多肉植物属无心插柳
24岁的莫平平是如何与多肉植物结缘的?“2011年底2012年初的时候,我刚从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其间做过4份工作,可以说都不算成功。”说起自己的就业经历,莫平平坦言不太顺利。他告诉记者,毕业之初他找到的工作都是体力活,一天工作12小时,除了中午休息2小时外,其余时间就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在工作,大强度的体力劳动让其选择了放弃。正当他对未来一筹莫展之时,同村有一户外来农户的多肉植物种植大棚引起了莫平平的注意。经过打听,他得知有不少多肉植物的零售商从大棚里进货,以低买高卖的方式在网上进行销售,于是莫平平也加入了其中。
“一开始没想太多,反正新的工作也没找到,就抱着做着玩玩的心态到人家大棚里进了一批货,然后自己拍好照片放到淘宝上去卖,没想到这一做发现市场很大。”莫平平先是创立了“多肉坊”淘宝店,此后又开始蹲守国内几个知名的多肉爱好者论坛,在论坛上和网友们混熟之后,淘宝店的销量逐渐开始一路攀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出乎意料的好销量让莫平平放弃了再找工作的想法,一心扑在了网店的维护上。
自学技术助销量登顶
在市场一片向好的形势下,莫平平渐渐不满足靠单纯的倒卖获得利润。“一手货源永远掌握在生产商手里,价格也是他们说了算,所以在2012年8月,我自己搭建了一个70平米左右的仓库花圃开始正式学习多肉植物的管理与栽培。”与零售不同,多肉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技术,于是刚建起花圃的时候莫平平几乎天天都往人家的大棚里钻,厚着脸皮向前辈请教相关的种植知识,同时他也在网上进行一系列的自学。到了2013年,莫平平投入了10万多元将自己的生产花圃扩建成了4个生产大棚。“种多肉的土质也是很有讲究,现在我用的是这种进口泥炭土。”说话间,莫平平带着记者来到一个大棚,他从花盆中取出一株植物说道,“进口的泥炭土在植物移盆时,泥土会附着在根系上,保证移盆后的存活率,而国产的则稍微差些。当然,进口的土也更贵。”
有了自主生产的能力,外加莫平平之前在网络上打下的营销基础,2013年他的网店销量出现了井喷式飞跃。“有一段时间订单量激增,这边机器不停地在出单,而大棚里的工作人员却来不及打包发货,那3个月里我的网店一度登上了全淘宝花卉类销量第一名。”说起这段“疯狂”的时期,莫平平难掩激动之情,最后为了保证订单发货,他干脆关店一个月才把之前的订单统统发完。
放弃零售转向批发
销量的疯涨,反而让莫平平看到了零售的弊端。“在淘宝做零售太累了,客服、打包、发货、售后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力,尤其是在销量井喷的那段时间,全家人都几乎累垮了。”于是莫平平想效仿最初为其供货的那位农户,做跑量的批发生意。但是要做批发,就必须有大规模的种植基地。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镇里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在2014年得到了土地流转的机会。“当时其实并没有想到要这么大规模的,5亩、10亩就行了,但是在和新强村谈土地流转的时候,村里意思就是这25亩要租一起租,没有办法,才硬着头皮租下了25亩。”为什么是“硬着头皮”?莫平平告诉记者,建起一个多肉大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30个大棚则需要近150万的投入,这让莫平平的父母打起了退堂鼓。“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当时为了这事我和父母吵了好几架。”莫平平认为,先前两年在多肉市场的摸爬滚打使他对多肉的前景有非常大的把握,所以力排众议向亲戚朋友借了80余万元,又加上家里这几年攒下的70余万建起了30个大棚。
“你真的有那么大的把握看好这次投资么?”面对记者的提问,眼前这位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坚定地回答:“有!现在半年多点,我已经还了部分钱了。”他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而且我现在也没有做零售的时候忙了,只要维护好和零售商的关系,自己管好生产保证出货就可以了。”
“多肉植物在日韩火了9年之后就逐渐遇冷了,中国现在正是最火的时候,在我看来未来3年市场还是不会有太大风险的。”问起未来的打算,莫平平的回答十足像个成熟的商人,他表示目前他的基地年产值130万以上,未来销售项目也会从单纯的植物逐步向以多肉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如盆器、园艺用具、装饰品、多肉周边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