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江浩:学生眼中的“男神”博导

25.05.2018  16:03

    实验十五楼一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六七名研究生在外间对着电脑认真地查着资料,里间则坐着一位身材中等偏瘦,肤色白净的老师。他戴着一副框架眼镜,说起话来声音不高,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他就是材料学院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学生眼中的“男神”——江浩教授。

    江浩为什么会被学生敬为“男神”?他有哪些故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科研:守得初心

    “让储能设备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江浩用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他的科研方向。他主攻储能材料与器件,主要从提升储能设备快速充放电能力与循环寿命、开发高能量密度的的电极材料、研发柔性储能器件等3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以电动汽车为例,起步和爬坡时需要很强大的动力,这时超级电容器能发挥作用,因为它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强大电能。正常行驶时,需要的不是那么强的动力,而是稳定、持久的动力,跑得越久越好,这时往往用的是电池。到了充电的时候,人们又希望电池尽快充满,好早点奔赴目的地。但常识告诉我们,多次充放电后,电池就“命不久矣“。能否研发出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以及兼具快速充放电能力与循环寿命的电池?

    传统的电池主要包含电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电极是电池的关键部位,占到电池成本的50%左右,提高电池性能离不开电极材料。使用电解液的电池在使用上有很多限制,若能将“电解液”部位的液体变为胶体,就能制成柔性电池,扩大其使用范围,还不用担心电池漏液。

    瞄准这些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从2011年任职华理,短短几年时间,江浩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材料、化学化工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1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SCI他引超过4300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668次,影响因子达到31;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0项省部级项目;应邀在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17次,获8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丰硕的科研成果也给他个人带来成长——2013年破格晋升教授,先后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受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面对成绩,江浩很淡定。他表示科研要守得初心:“从考取博士研究生开始,我就想成为科研工作者,把学到的理论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育人:亦师亦友

    “男神”“完美主义者”、注重细节、充满正能量、带给人希望……学生们给他贴了很多标签,说得最多的是感觉他亦师亦友。

    学习上,江浩的要求很严格。他的研究生要被他“问到没有问题可问”,才能动手写论文。初稿出来后,要修改10—20次,因为不仅“江老师要挑毛病”,他还发动组里的学生一起研究,不管是逻辑、语言,还是格式、错别字,都精益求精。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磨刀功夫”?江浩表示:“如果多次被拒稿,那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为了锻炼学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他要求博士研究生每年都要参加学术会议,在读期间至少出国参加1次学术会议,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会1次,要作口头报告。

    “出了办公室,江老师就是另外一个人。”研究生王海燕说。科研工作是枯燥的,也总是会碰到很多困难,“让人想要崩溃”。“如果学生情绪‘崩溃’了,江老师就是那个给希望的人。” 研究生陈灵提起一个故事——她有一次论文初稿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心情很差。注意到这一点的江老师晚上11点55分给她发QQ消息、打电话,她都错过了。“后来他又打电话,跟我聊到凌晨1点。讲他自己以前怎么做的,告诉我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不要说泄气话,要抓住机会。后来我很快就处理好问题了。

    每个礼拜,江浩都要抽出半天到一天的时间,与每个研究生单独交流,分析研究进展,谈工作计划。他希望学生花精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担心找工作的事情。他说:“如果学生担心工作问题,就表明没有真正学到东西。”他还细心地观察到,寒假后回校时学生思想动荡比较大,因为回乡后与同学比较、与亲人交流后会对自己重新定位。江浩这段时间就会多花功夫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情绪。

    对本科生,他也一样舍得花时间,主动跑到奉贤校区上课、与学生座谈,鼓励学生来实验室参观、与学长交流。他还提交了教学大纲,准备在新能源专业开设一门核心课程。

    学生们没有让江浩失望。从2013年起,他指导的研究生有4名博士、7名硕士获得国家奖学金,有1人获得成思危荣誉奖学金特等奖,指导的5名本科生获得“挑战杯”上海市二等奖。

    “他不仅是学习上的导师,也是人生的导师。” 在学生眼里,他儒雅风趣,有谦谦君子之风,无愧于“男神”的称号。这位1980年底出生的年轻博导,用兴趣带领学生发现科学之美、学问之味。他说,科研和育人都没有休止符,他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