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风采无限 【特色选登】刘宝林教授与基础学院师生分享交流“我们的大学生活”

08.12.2015  13:50

    12月3日晚,基础学院报告厅内灯光闪亮,座无虚席。学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宝林教授应邀来此讲座,与在座师生们分享交流“我们的大学生活”。出席此次讲座的还有基础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建安及相关专业辅导员。

 

刘宝林教授精彩开讲(李星摄)

 

    “我讲的你们愿意听吗?我应该讲点什么呢……”刘老师的分享以一组问句开头,虽然1986年入学的他与2015年入学的同学们相差近三十岁,但是一张张珍藏多年的旧照片,一句句娓娓道来的大学经历,很快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将大家带入刘老师的“那些年”。入学第一天的寝室合影,四年后的全班毕业照,故地访友的珍贵合照,若干年后的聚会照片,刘老师将珍贵的影像一幅幅展示给同学,让大家体会到“友爱”的深意;本科连续蝉联“一等奖学金”,不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随后出国,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闪亮的履历,让同学们惊呼,刘老师是一枚真正的“学霸”。求学经历看似平坦顺利,实则每一步都迈得坚实。从刘老师给同学们传授知识、心得的中西融会中,我们能看出,唯有昔日“勤学”、功底深厚方能造就今日讲台上的游刃有余、行云流水。

    除了勉励在座学生树立目标、勇攀科学高峰外,刘老师并不避谈“读书”的世俗意义。他深情回忆起自己拿到博士学位后,农村的大伯将他的学位照摆在家中照片墙的正中间——全村第一个“博士”带给家族的荣耀与慰籍;现代社会的大学生仍然要把读书放在第一位,积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挖掘自己的潜质、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享完自己的大学生活,刘老师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位同学的故事:专业是“热能工程”,却对“自动控制”情有独钟,放弃了家里安排好的电力局“铁饭碗”,利用值夜班的时间自学,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并去英国做博士后研究,在2007年研制出了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机器人。这位同学的另一个“故事”也令在座师生动容:在得知交往不久的女友有慢性病之后,他不顾家人朋友劝说,坚持与其相恋,走进婚姻,现在挈妇将雏,一家人在英国幸福地生活。从这位同学的事例中我们看到,对科学的执着和对真情的守护终将得到命运的眷顾。接着,刘老师又真诚地和大家分享他的其他几位大学同学的“故事”,听起来朴实而平凡,道理却又深刻而隽永。从中,同学们看到“独立”思考和“兴趣”选择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精彩人生。

    最后,刘老师与在座师生一起重温了自己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爱乐之友新年音乐会”上用萨克斯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的视频,结合钱学森、李政道等科学家的艺术修为,启发同学思考艺术与“创新”思维、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也令大家更憧憬和追寻真、善、美的生活。

    两个小时的交流分享,以提问开始,以故事展开,以“友爱、勤学、自立、创新”的班训为潜在线索,刘老师讲得引人入胜,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时间到了,同学们还不想结束,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刘老师始终饶有兴趣,很有涵养地回答大家的提问。面对大一学生的创新热情,刘老师鼓励大家学好知识,夯实基础,走技术创新之路。
    此次讲座也是基础学院学习部与15级医食团总支团建联建的项目之一。吴建安书记在讲座开始对出席的团学干部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通过系列培训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内涵和修养;二,通过学生工作的实践练就服务同学的本领;三,永远保持希望和信心,相信自己。吴书记的精彩致辞也激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志存高远,勤于实践,勇敢追梦!

     

供稿:基础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