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即将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07.08.2016  15:40

  从自家出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各类生活所需的文教、医疗、体育、商业等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常用设施,将以500米步行范围为基准进行布局。记者昨天从市规土局获悉,《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即将发布,提出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构建社区宜居生活圈。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生活圈一般范围在3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约5-10万人。

  作为上海城市更新计划的重要部分,《导则》从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五个方面展开建设导引。在住宅类型上,提出要重点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特别是在中心城区、郊区部分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提倡不同收入、不同年龄的人群共同居住,例如将独幢的老年公寓零散分布在一般社区中,而不鼓励设置大面积的老年社区。

  为了形成开放共享的社区格局,鼓励建设尺度宜人的居住街区,例如社区内城市道路间距不超过200米,公共活动中心区内城市道路间距不超过150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步行网络要求,间距宜为100-180米。

  在提供多样化社区服务方面,一方面针对老龄化趋势,重点围绕居家养老服务,增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动室,并优先布局在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另一方面,应对双职工家庭模式和二孩生育政策,重点完善0-3岁的幼儿托管服务,并将设施尽量布置于10分钟步行(500米左右)范围内。

  根据不同年龄层,社区内要分别形成儿童、老人以及上班族为核心使用人群的设施圈,以5分钟-10分钟-15分钟圈层布局,在5分钟圈层上尽量优先老人和儿童。例如60-69岁老人日常设施圈以菜场为核心展开,和绿地、小型商业、学校及培训机构等邻近布局。其中,菜场不仅需要满足日常买菜需求,更鼓励形成社区居民社交互动的公共活动场所。

  “过去我们做规划,主要在新建地区,已经建成交付的只有管理没有规划。但建成多年的社区随着人口导入、老龄化、二孩政策等,有了新矛盾,呼唤新规划。”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表示,只要充分利用社区里的闲置资源,就能够挖掘和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

选稿:屠佳时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