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高分”学生进入高中名校后会现后劲不足尴尬

05.07.2016  11:34

  这两天,本市9所高校陆续公示综合评价录取名单。哪所高中入围最多?有部分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进行了统计,各高中的排名座次一目了然。在一份复旦大学综合评价招生上海各高中入选人数统计中,复旦附中、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名校以显著优势稳居榜单第一梯队。数好人头,围观的家长们愈发焦虑,更坚定了打破头也要挤进高中“名校圈”的信念。

  尽管入围榜单颇具吸引力,但业内人士看得真切。他们提醒家长,纯粹靠“刷题”和补课刷出的“伪高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可能出现后劲不足的尴尬。

   陪跑”不如去第二梯队做“鸡头

  记者在复旦大学综合评价各高中入围人数的统计榜单中看到,复旦附中、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分别以79人、45人和40人,位居榜单的前三甲。“看完榜单更加‘压力山大’,这不明摆着告诉你,得拼命往第一梯队高中‘挤’,考复旦、上海交大才有希望!”准初三学生家长林女士说得直白,焦虑之余,她开始搜集高中自主招生培训班信息,为儿子考高中做准备。

  从大学综合评价入围人数倒推到高中排行,再从高中自主招生预录取人数倒推到初中排行,近期,这类以名大学和名高中自主招生人数为统计依据的排行榜,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新标杆”。在这样的标尺下,家长心中的一条所谓“择校逻辑链”逐渐清晰———只有挤进名初中,考好高中才有望;只有挤进高中“四校”,考好大学才有戏。

  可真的要这样“唯榜单”择校吗?不少高中校长提出了中肯建议。“家长有选择学校的自由,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只不过,家长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沪上某示范性高中校长坦言,看似光鲜成绩的背后,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家长选择学校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基本准备。

  有校长更是提醒,请理性看待入围人数,纯粹靠“刷题”刷进了第一梯队高中,成为该校“陪跑”的后半段学生,还不如去第二梯队的高中,得到的资源和关注度可能会更多,进入好大学的机会也越高,说白了,这也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校长们说,除了资源和关注度的差别外,这些被提前榨干的中考“伪高分”学生,进入好高中后大多后劲不足,自信心备受打击后,最终遗憾地沦为“炮灰”。因此,与其在第一梯队高中“陪跑”,不如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发展兴趣和专长。

  中考只是个逗号,竭泽而渔得不偿失

  “事实上,中考只是个逗号。很多家长铆足全力,无非就是把中考当成句号。问题是,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关键是可持续发展。孩子拼了命被高中提前录取,但明显后劲不足,就是竭泽而渔了。”本市另一所示范性高中校长表示,家长看似赢了一个“战役”,但付出那么大代价,而且后续未必好。

  这位校长跟踪并统计了该校近七八年来预录取学生的高中表现,结果发现,某知名民办初中排名前50位的孩子确实比较有天赋和潜力,但排在50名之后的孩子,他是坚决不收的。“我们发现,后者进入高中后思维品质不够,上课反应偏慢,考试也难以达到优秀水平。”在校长看来,这些属于在民办初中“陪跑”的孩子,说白了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靠“刷题”和“十全大补”补出来的,已经被提前“榨干”了。中考在一定程度上比拼的是熟练度,包括目前一些高中的自主招生测试,考的也多是奥赛题,通过初中的强化训练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却掩盖了一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

  很多示范性高中校长都愿意招收民办初中里真正有天赋的一流学生,除此之外,他们情愿招收一些分数稍低的公办初中的孩子,而不愿意要一些民办初中被提前“催熟”的“伪高分”学生,尽管后者的自主招生测试或中考成绩好于前者,但这只是不同跑道训练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

  本市中心城区一所高中的校长也有同感,“我们确实发现,一些所谓好初中的二流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给高中带来更大的麻烦是,这些学生在初中时被老师盯惯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这位校长说,初中为了“多收三五斗”拼命刷题,带来了短期成绩的提升,一旦进入高中后,没了老师的步步“紧逼”,成绩就一落千丈。

  跟风择校当心埋下心理隐患

  跟风榜单择校,还有一个潜在隐患容易被家长忽视。这几年,在本市一些高中,心理问题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学校患抑郁症的学生比十年前至少增长了5倍,他们时而狂躁,时而极度焦虑,独自流泪,经常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一位高中校长分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过高,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将其培养成完人,在孩子身上层层加码,最后演变成一种变本加厉的管教,长期的高压让孩子不堪重负,进入高中突然爆发。

  “我在家长会上提出这种观点后,总会遭到家长的极力反对。我会建议家长不要‘陪跑’,而要‘陪玩’。”这位校长说,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择校应把握三对关系———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起点和终点的关系以及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在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看来,初中阶段只要教会学生学习和规划,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就够了。某些所谓的“好初中”通过精细化和程式化教学,让学生掌握了照葫芦画瓢的本领,却没有培养学生具备在新情境和新问题前,通过独立思考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到高中后会出现明显的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