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日均出车千次仍供不应求 急救医生缺口达1/3

08.08.2014  09:21

  盛夏时节,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业务量迅速上升。据来自“120”急救叫车系统的最新统计,近期日均出车量高达1000至1100车次。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人表示,基于持续高温和院前急救人员紧缺的现状,本市救护车运行面临巨大压力。

   每天增加3辆值班车

  为有效应对夏日急救高峰,市医疗急救中心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市进入高温季节前,即对“战高温”作了具体部署,包括调配力量,充实运能,积极增加院前急救运能,保持当班车数量与业务量同步增长。

  据了解,从7月7日开始,本市“120”管理人员就全部参加工作日出车,以保证每天增加3辆值班车。高峰时段,中心城区可投入运行的当班救护车达到120辆。为加快周转,中心增加了激励机制,鼓励院前急救人员积极出车,快速出车,安全出车。急救中心还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车辆装备、通讯设备和分站设施的保养和维修,缩短维修保养响应时间,服务一线,做好保障。

  为真正实现“确保急救”的目标,市医疗急救中心正进一步合理分配和利用急救资源,深化分类救护模式,通过行政人员加班、增加普通转院和送回家车辆等,适当减缓急救车压力,确保真正的急救需求。

   分级就医加快周转

  据介绍,目前在急救出车任务中,约有1/4的病人并非十分危重的救治对象,而且很多病人不论病情轻重都希望赶往三甲医院看病,造成这些医院的急诊人满为患。当救护车到达时急救病人无法快速“落地”,车载担架经常被“借用”以便病人后续检查治疗,产生俗称的“压车”现象,严重影响救护车的后续任务和有效周转。

  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人说,目前救护车运能有限,希望广大市民和患者能理解“120”的出车压力,并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合理利用急救资源。尤其是在高温期间,病人及家属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原则就近分级就医,合理呼叫120和使用救护车,理解与服从院前急救人员的分流就医建议,让各类医疗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专家建议,类似一些轻微的外伤或成人的低热等小毛病,患者可在家人陪同下或自行去附近医院就诊。如果是行动困难、抬抱不便的患者需转院或送回家,家属可呼叫“120”,尽量避开上午8时至12时的早高峰时段。据了解,目前本市“120”普通转院和送回家服务,均采取排队等候形式,一般情况下需要等待2小时甚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