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广聚焦:上海出租车平台上线 或将允许拼车

02.06.2015  12:11

  A:市交通委、滴滴打车、上海四大出租车公司联合打造的上海出租车信息平台昨天正式上线运行,将有效剔除利用滴滴运营的黑车、克隆车,同时,接单车辆顶灯转为电调,并对载客车辆屏蔽订单信息。平台运行第一天,情况如何?

  【0602平台1】

  (滴滴快的和传统出租车企业电调平台信息互联互通,以出租车信息平台为抓手,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出租车约车服务的全面管理。平台负责人张弛说:

  【实况】0736截止9点15,收到的滴滴快的约车信息5万多笔,出租车公司给我们的空重车的信息累计有45万笔,一天起码可以处理一千万信息的采集和转发。能够完全满足行业出租车信息的采集。

  出租车信息平台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比对信息,剔除克隆车。目前,上海共有五万多辆出租车,平台已根据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对滴滴快的注册车辆、司机进行了比对,发现有超过5千条不相符的信息。张弛介绍,已将这些信息转给滴滴快的,后者正在约谈当时司机,进行后续的核实和信息更改。

  【实况】0932一个是司机注册的准营证号不对,司机注册的车牌号不对,还有司机注册在强生的,但是实际可能显示的信息是在锦江,类似不匹配的信息需要滴滴快的核实调整的。1140我们通过事后的监管告诉滴滴快的。一旦涉嫌克隆车,平台会将信息移交交通执法部门进行查处。

  平台的另外一项功能是车辆在载客时,对其屏蔽订单信息。早晨8点半左右,记者通过滴滴打车软件约了一辆出租车。车到后,顶灯是电调状态,上车,司机翻下空车灯。但是一路上,司机手机却仍然会不断接到订车信息。

  【滴滴打车实况】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经过调查,是因为这名司机没有在公司签到。滴滴打车副总裁王欣说,只有签到,才能确认到底屏蔽哪辆车,滴滴会继续通过软件平台广播等方式,告知司机其重要性。以大众出租车公司为例,当天的司机签到率高达98%,仅有28辆车的司机未签到。)

  B:“滴滴打车”在上海出租车信息平台上顺利运作的同时,昨天在北京推出的“顺风车”同样吸引眼球。据介绍,滴滴近期也会在上海推出这项业务。市运管处负责人表示,“顺风车”虽然与上海的现行规定有所不符,但不会简单禁止,他们正在着手研究相应的管理办法。继续来听记者李斌的报道:

  【0602平台2】

  (所谓顺风车,就是拼车。滴滴快的公共事务高级总监叶耘介绍,滴滴快的是拼车信息的发布平台,车主和乘客都可在上面发布自己的行程,平台根据双方的路线匹配车主和乘客,从而拼车顺路同行。

  【实况】车主的行程匹配乘客,乘客的订单才会被接到。收费是双方一起承担路费油费,像北京的话是1块钱一公里,最低10块钱一个费用。一个基本的保底费用。

  在北京,顺风车的价格是起步价3公里10元,之后每公里1元。而根据其他城市的交通成本,起步价基本是在5元到10元之间,3公里之后的价格均是1元。平台对顺风车主和乘客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乘客分摊的费用都归车主。叶耘说,为了确保乘客安全,车主均要经过平台审核,同时,还购买了相关责任保险。

  【实况】能够接单的车辆是经过审核,对车主车龄经过审核,包括交强险,第三方责任险都有的。就和坐朋友的车一样,顺道搭乘。我们给每个行程都购买了50万的第三方责任险。

  一直以来,上海交通主管部门都未对“拼车”松口。对于在上海即将开展的顺风车业务,是不是与本地现行的法规有冲突之处?市运管处副处长马斐说:

  【实况】推出的产品其实应该讲和我现有的法规是有不符合的地方,但是现在技术的发展,乘客的需求,所以交通部门也要研究去如何应对这个东西。也不能说这个就是非法客运,一律禁止。我们交委一直在强调鼓励创新,依法合规。)

  A:北京的拼车去年合法化之后,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曾表示:“如果上海盲目推出“拼车”方案,容易滋生更多“黑车”,扰乱市场秩序,能不能有个第三方来制约,或者放在一定的平台上?”如今,“上海出租车信息平台”的运行,创造性地理顺了管理部门和打车软件、出租车公司间的关系,这样一种以百姓利益为重的创新思维,能否同样应用到专车和顺风车的管理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