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出台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20.03.2015  18:14
      日前,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
      根据计划安排,本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设水、大气、土壤、固废、工业、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和等8个专项领域和若干保障措施,安排232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亿元左右。总体上,第六轮是在前五轮基础上根据当前形势和本市阶段特点深化和提升,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比前五轮,本轮计划更加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在指导思想上,更加明确“环境优先”。 紧紧围绕到2020年本市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以“提升环境质量、促进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空气、水、城乡生态环境等改善为重点,针对性加大相关领域治理力度,强化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源头措施,加快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在目标指标上,更加突出“底线约束”。 质量目标在达到国家阶段性要求基础上争取更大的改善,空气中PM2.5浓度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2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达标,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达到15.5%;治理指标按国际先进水平衡量,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主要行业污染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资源环境效率指标达到全国领先,全面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指标。
      在任务安排上,更加强化“问题导向”。 按照统筹性、协调性、操作性的原则,与本市“十三五”规划、国家各专项行动计划、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以及本市城乡一体化等相关领域规划政策相衔接,更加突出PM2.5治理、饮用水安全、河道水质改善、郊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风险防范、固体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完善等重点,聚焦环境基础设施完善,提高污染治理标准,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其中,中心城区着力解决泵站放江污染影响,缓解油烟气扰民等问题,控制机动车污染,推进立体绿化,探索减少地面径流污染;郊区着力污水截污纳管和治理,深化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循环农业、村庄改造和绿地林地建设。
      在推进实施中,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努力通过理念创新推进装配式建筑、种养结合、可渗透路面、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源头控制,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石膏雨治理等难点问题,通过政策创新引导加快推动结构调整、河道治理等面上整治工作,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生态红线等落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综合执法、行刑衔接的执法推动,通过市场机制创新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社会治理机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