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首开冰球校际赛 国际学校之外哪些孩子在打冰球?

03.05.2017  11:25

  在学冰球的孩子中,上海本地孩子占了绝大多数,白领子女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冰球运动的主体。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位于松江的大学城体育中心冰场迎来了一场全新比赛——首届上海冰球校际杯在这里举行。这是首次以学校为组队单位的青少年冰球赛事,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共有来自全市7所学校的100余名学生参加比赛。

  今年,这七校都来自沪上国际学校或者国际部,而从明年开始,这项赛事将吸引本土学校一同参与。因为这些年,冰球已经在不少上海本土家庭中生根发芽。

  “以前,打冰球的多是国际学校的孩子,但是现在本土打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上海市体育局冰上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史春燕介绍说,比如已经举行了四届的上海市青少年冰球联赛从最初的9支队伍发展到30多支队伍,其中国际学校学生只占1/4,大多数打比赛的还是本土的孩子,而且“水平不相上下”。

  39岁的前中国女子冰球队副队长、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冰球教练马晓军,在上海已经教了10年冰球,她眼看着本土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冰球项目中。“一开始,上海几乎没人知道什么是冰球,现在有近10家俱乐部开展青少年冰球培训,长期参加训练的孩子有500多人。据我所知,上海6岁、8岁、10岁年龄段打冰球的孩子比哈尔滨还多,竞技水平也不比东北省份的同龄人差。

  哪些孩子在打冰球,上海的孩子打得好冰球吗?

  据了解,在学冰球的孩子中,上海本地孩子占了绝大多数,白领子女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冰球运动的主体。

  14岁的朱俊彦和11岁的朱俊豪是一对亲兄弟,兄弟俩一放学就直奔冰场。从4年前接触冰球以来,他们已经迷上了这个“超级帅”的冰上项目。

  妈妈任琰说,开始的时候,她带儿子去学滑冰,看到有孩子在打冰球,兄弟俩就提出要试试这个“新玩意儿”。没想到,接触下来,俊彦和俊豪就爱上了冰球。如今,每周4节的冰球课成了兄弟俩最期待的时刻。任琰告诉记者,俊彦因为要“挤时间”学冰球,学习、生活的效率有了大幅提高,这让她坚定了给孩子们学下去的决心。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和滑冰、冰壶、花样滑冰不同,冰球的身份有些“高贵”。

  由于冰球运动对装备要求很高,所以打冰球的孩子家里条件都相对较好。冰球的装备主要有冰球鞋、冰球刀、护具、冰球杆。任琰说,像她儿子这样的初级学员,一套装备在3000多元,好一点的可能需要4000多元。专业运动员的装备费用会翻倍,比如国家队队员,光一副手套就要3000多元。

  培训费用是另一项大额开支。据了解,按照眼下的行情,一次培训课最便宜也要300元,一周两到三次课,一个月差不多就要3000元。参加比赛的花费也不菲,比如参加联赛的费用要几千块钱,利用假期去外地参加交流比赛,一年也得需要1万多块钱。

  黄先生的儿子今年7岁,每年儿子打冰球的花费是十多万元,“孩子一周上四至五次培训课,仅课时费每个月就要五六千元。”加上黄先生的儿子赴外地和国外参加交流比赛的机会更多一些,每年花在比赛上的开销也要五六万元。

  数据显示,除了东北三省以外,冰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开展得比较好。国内“冰球少年”接受冰球训练的平均年龄为15岁左右。

  黄先生坦言,现在投入多一点,是为了儿子未来申请国外大学更方便些,所以即便费用不便宜,他也觉得值得。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王教练介绍说:“家长将来打算送孩子去美国或者加拿大留学的,会先让孩子来学打冰球,将来出国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学校。去年,我们就有上海本土的学员成功申请了常春藤的学校,他打冰球的经历为他的简历添砖加瓦。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