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冬至科学史学术论坛在上海交大举行

12.01.2016  11:11

1月3日至4日,由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冬至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上海交大的70余名师生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上报告的论文,内容涉及天文学史、数学史、环境史、技术史、医学史、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东京大学的桥本毅彦教授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Keeping machines and lives saf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of technical and safety standard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和《从凡尔赛到紫禁城:耶稣会士、皇家科学院与康熙时代的中法科学交流》的报告,使得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今年是“两至会议”举办的第十一个年头。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书记关增建教授做了开场致辞。他表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师生关系就是孔子和他的七十二门徒,孔子与其弟子的关系不是单纯的传授关系,而是互相讨论琢磨,教学相长。关增建希望,在会议中师生之间能积极交流,碰撞摩擦出思想的火花,这样才能使得双方都得到收获。 

科学史研究院何菲做了题为《明至民国时期豫南水利与地域社会——以固始县为例》的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李晓岑教授做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何菲的论文,并希望她能够增加田野调查,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材料。科学史研究院孙萌萌报告了《70年代全球变冷预测的媒体报道:偏差及其解释》,就中科学界和媒体对“全球变暖”问题认识的偏差展开了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钮卫星教授对论文结构和语言方面的一些细节给出了意见和建议。北京大学杨莎做了《从人工体系到自然体系:西方植物分类学史上两次“自然的发现”,1583-1738》的报告,关增建教授就其论证方法上的个别问题给出了点评。北京大学马洁报告了《澳洲博物学家埃莉斯•罗恩研究》,王球老师做了点评,他希望文章能够进一步深入,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可靠性。北京科技大学王颖竹报告了《古代费昂斯名称考辨》关增建教授做了点评,他认为可以在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文化背景的叙述和论证。 

上海师范大学黄敏华做了《<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的历理分析》的报告,东华大学徐泽林教授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史研究院潘钺做了题为《<景祐星表>中大误差数据的原因分析》的报告,细致分析了《景祐星表》中的观测误差及其原因,认为北宋中前期天文学观测精度基本令人满意,石云里老师做了点评,对其报告给予了肯定,同时也为其文章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科学史研究院靳志佳报告了《杜光庭<广成集>中占卜结构探析》,石云里教授对文章的扎实和细致给予肯定,并希望文章能够进一步深入。科学史研究院吕金伟做了《春秋战国时期医者的类别、角色与地位》的报告,复旦大学高晞教授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广文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宋耀做了《宋代蝗灾时空分布特征与原因研究》的报告,陈业新教授做了细致点评。上海师范大学高飞报告了《晚清参与国际科学会议研究》,高晞教授给出了中肯建议。 

科学史研究院的曹婧博做了题为《约翰·迪伊“数学序言”略考》的报告,陈业新教授做了点评,对她敢于挑战高难度题目的精神给予了鼓励,并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行文风格与逻辑结构提出了一定的修改建议。科学史研究院陈自富报告了《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合理性及其批判》,杜严勇老师做了细致点评。北京大学付敬辉做了《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博物学》的报告,纪志刚教授对他的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北京大学邢鑫报告了《宇田川榕庵与植物科名》,东京大学桥本毅彦教授就报告中的个别问题做了点评。上海师范大学宋丽做了《林琴学会在自然魔法传统向近代科学传统转变中的作用以及表现》的报告,纪志刚教授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东华大学田春芝报告了《近世中日学者对<周髀算经>注解工作之比较——以戴震与川边信一为中心》,萨日娜老师充分肯定了她的论文,并举出了一些有待改善之处。科学史研究院毛丹报告了《从“浑盖革命”的结构特征看浑、盖起源问题》,钮卫星教授就文章说理论证方面一些细节给出了建议。上海师范大学胡小波报告了《希罗“汽转球”研究——兼论古希腊的技术功能》,东华大学邓可卉教授做出了点评。 

钮卫星教授对两天的会议做了总结点评,在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方面对同学们给出了建议。他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两至会议,开阔学术眼界,锻炼学术思维,也期待更多优秀的论文在会议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