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化肥,不施农药的万亩“崇明大米”金秋首上市

24.05.2018  03:28




今年秋天,清香软糯的崇明大米迎来全新“升级版”:万余亩“不使用化学肥料、不施用化学农药”的优质大米将全部以订单化、网络化、新零售等方式进行销售,让岛内外千家万户的灶台、餐桌上飘起更浓郁、更生态的稻米之香。

5月21日,2018中国@崇明区域公共品牌暨“两无化”大米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在崇明区会议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崇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召忠向本次崇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指定的5家“两无化”水稻生产基地代表正式授牌,并为本次崇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广特邀“媒体观察团”的成员发放了聘书,邀请观察员全程监督“两无化”及绿色大米生产环节,传播崇明绿色发展生态理念。会上,崇明区农委与杭州谷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积极整合各自资源与渠道,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新零售等多种方式,共同打造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崇明优质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对标严苛种植标准

遴选4万亩优质稻田

自去年以全新形象、全新品质、全新品牌问世后,崇明大米将再现“升级版”:今年,崇明有1万余亩水稻田严格采取不用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模式进行生产,同时还有近3万亩水稻田全程采取绿色生产模式培育种植,这些高品质的崇明大米今秋将首次上市。

不用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水稻要怎么种?其实,崇明各大米生产企业早就开始自行探索。比如北湖公司通过使用有机肥、少量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人工拔草等方式进行有机大米生产,全程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在春润合作社、新平合作社里,“稻虾”、“稻鳖”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将低密度的水稻种植与低密度的小龙虾、鳖养殖相结合,形成自然生态循环模式。植物、动物-微生物共生互利,大幅度降低化学肥料、农药用量,不投喂人工饲料,不对环境造成压力……这些基地多年来的“两无化”种植经验优势,使得崇明有底气执行最严苛的种植标准,推出1万亩“两无化”和约3万亩绿色水稻指定种植基地。

探索“两无化”大米生产模式,崇明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崇明滨江临海,拥有上海最大的农业发展空间,是一块水洁、天蓝、气清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宝地。近年来,崇明始终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范围内均执行着最严苛的环保标准,从而确保了崇明大米的生长环境具有国内领先的生态优势。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农业生产中做到全岛不用化学肥料,减少农药的使用,最终不使用农药”的工作要求,在初步完成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整合的基础上,崇明主动对标最高标准,在全区水稻规模种植基地中遴选了约4万亩优质水稻田,其中1万亩将探索研究“两无化”水稻生产模式,重点发展优质水稻订单农业,推进绿色稻米产业升级。

建立大米生产专家库

实现全流程智能管控

针对本次“两无化”和绿色的崇明大米在生产、销售、监管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崇明区农委汇集各方专家智慧,制定了《优质水稻订单农业实施方案》,不仅对种植区域和生产主体锁定、科技支撑、标准规范、绿色生产、智慧管控、政策保障和品牌销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还整合了水稻种源、农机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科技支撑,为崇明优质大米生产提供了强大助力。根据方案,今年崇明将建立“两无化”大米生产专家库,引进国内外水稻先进生产技术,成立由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市农技中心等行业单位共同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全程为优质大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崇明将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新模式,不断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实现崇明大米从产前、种植、入库、加工、流通、销售及追溯等全流程的智能管控。崇明还将主动对标国家、欧盟、日本产品质量认证指标,邀请第三方进行品质鉴定监测分析,确保崇明大米品质。同时,崇明将建立优质大米生产的技术指导组和环境监测组,与相关种植基地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对水稻生产进行动态跟踪、数据采集和指导服务,并开展优质水稻订单农业工作培训,将水稻生产、检测等全流程负责人员纳入培训体系,由行业专家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

通过今年的试种,崇明将建立高标准水稻“两无化”生产、绿色标准化生产操作指南,集成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栽培、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制定优质水稻生产的“崇明规范”,逐步扩大推广“两无化”大米种植面积。

对接电子商务平台

大米销售“订单化、网络化

2017年10月,经过品牌整合与监管后,“崇明大米”实现从“售谷”向“售米”的转变,首批生产了近2万吨。8家大米综合生产基地统一优质种源、统一生产规范、统一加工流程、统一冷鲜储运、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品牌推广、统一销售平台、统一售后服务“抱团”进入市场。今年,崇明将在全区遴选18个生产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有技术、守信誉、有规模、有种养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优质水稻。其中,“两无化”大米生产规模10445亩,分别是三星镇新平合作社、新河垦区北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竖新镇春润合作社、中兴镇万禾合作社、农业园区新弘公司5家主体;绿色标准化大米生产规模28456.4亩,包括上海百农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主体。对于“两无化”、绿色大米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崇明正探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和种植方式一起升级的,还有崇明大米的销售推广方式。今年,崇明1万亩“两无化”优质大米将全部以订单化、网络化、新零售等方式进行销售。未来,崇明区农委将与高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将重点发展稻米种植休闲体验与高端楼宇、小区订单农业。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