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农民工最担心子女教育和工资 过半希望留沪

09.03.2016  16:02

网络图

  陌生的城市里,如何寻找到归属感?对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未知的未来面前,小小的一枚手机里寄托了他们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亲友之情的期盼,成为不少人融入城市的首选工具。但是,发达的网络似乎尚无法帮助他们融入这个城市,本报记者走访了街头的2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调查发现,虽然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但他们中大部分人依然把手机看成通讯交流的工具,对于通过手机获取信息这点不少人依然存在障碍。对于他们来说,当下的工资、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不知去哪找信息 平时关注养生烧菜

   46%受访者最需要生活类服务

  根据市总工会微信号申工社日前针对千名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显示,农民工最看重的服务分别是生活类服务(46%)、法律援助类服务(29%)以及娱乐类服务(23%)。虽然网络发达,但很多受访者却表示,不知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服务或信息。从到哪里找工作,到如何办理各种手续,都让他们颇感为难。

  记者见到小乔是在松江区一家职业介绍所门外,他一边看着贴在窗外的招聘信息、一边不时看看手机。实际上,还拖着行李箱的小乔来到上海的时间可以用小时来计算,“我这不是刚从南站出来吗,想看看有没有合适自己的工作,所以就来看了。”今年26岁的小乔来自安徽,平时偶尔用手机看看新闻,但是更多的还是用手机联系别人。“也就是稍微看看,不过其实看了也就忘了。”初来上海的他,显得还是有一些紧张,几次想去中介问问还是下不了决心。“那来上海前有查过一些相关的信息吗,比如想去哪里工作、相应的政策这些内容?”面对着记者的提问,小乔有些无奈,“其实我也不知道去哪里关注我想要的信息,那些政策之类的我也不了解,我就希望招聘的企业能够多给点实际的好处,好好发工资,别整一些没用的东西。

  在职介所一旁的超市里,今年已经34岁的李芳正在微信上与老同学聊天,她的女儿也在一旁玩耍。来上海已经十余年的她在这家不大的超市里打工,平时爱关注一些养生、烧菜类的信息,而对于一些诸如落户政策等信息,她并不是很上心,“我也就偶尔搜搜看,留下的条件太难了,所以也就不关注了,将来孩子再大点想回广西老家。”李芳告诉记者,也正因为此,她总是喜欢在微信里和老同学聊天,“看看他们最近的情况,也可以为我自己回去做做准备,不至于回去了一个熟人都没有。

  与小乔、李芳相比,来上海已经3年的吴西显得“老练”多了。虽然已经有3年多的工作经历,今年24岁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摆弄起手机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手机里的各种信息我都一清二楚,平时看看新闻,聊聊天比较多。”吴西告诉记者,当问起何类信息他最关注时,他熟练地点开微信,给记者看了几个公众号,“像这几个都是我们行业里的一些咨询,比如哪里招人啊这一类,虽然我的不少老乡还是有顾忌,但其实只要找对了渠道,还是能看不到不少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