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趋势总体平稳 内在结构矛盾日益显现

09.09.2015  14:50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嘉定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摸清人才总量和结构,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国家统计局嘉定调查队、区统计局联合区人保局、区农委、各街镇对2014 年度嘉定区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开展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本区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日趋分化,种植能手日渐萎缩,正面临着“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辐射有限、激励不足”等发展瓶颈。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全区10个街镇及144个村委会,行政村比同期减少3个。调查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我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6264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0%。按五大人才类型分:生产型人才2341人,下降4.3%;经营型人才1265人,增长13.1%;技能带动型人才77人,与去年持平;科技服务型人才344人,增长7.5%;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2331人,增长1.0%。

今年的农村实用人才采用人才多类型统计,即复合型人才。此次调查复合型人才共178人,全部为复两类人才。

二、农村实用人才分类现状

1、从人才类型来看,生产型人才下降速度趋快。全区生产型人才2341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以下简称“人才总量”)37.4 %,占比下降;经营型人才1265人,占人才总量的20.2%;技能带动型人才77人,占人才总量的1.2%;技服务型人才344人,占人才总量的5.5%;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2383人,占人才总量的38.0%。

2、从户籍来看,以本市非农与外省农业户口人才居多。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本市农业户口占人才总量的21.1%;本市非农户口占人才总量的47.0%;外省市农业户口占人才总量的29.0%;外省非农业户口占人才总量的2.8%。

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以初中以下学历人才居多。全区6264名农村实用人才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733人,占人才总量11.7%;初中文化程度3026人,占总量的48.3%;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1300人,占人才总量的20.8%;大专704人,占人才总量的11.2%;大学本科488人,占人才总量的7.8%;研究生及以上13人,占人才总量的0.2%。

4、从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能的提升渠道和培养渠道来看,以初级职称、自学者和本单位培训居多。

(1)专业技术职称: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共有714人,其中拥有初级职称的447人,中级职称的246人,拥有高级职称的21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7.1%、3.9%和0.3%。

(2)专业技能的提升渠道: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训的136人,占总量的2.2%,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的37人,占人才总量的0.6%,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78人,占人才总量的1.2%,代继或师承的137人,占人才总量的2.2%,而自学和来自其它渠道的人才分别为4809人和1067人,占人才总量分别为76.8%和17.0%,

(3)培养渠道:参加国家级层面培训的67人,占总量的7.0%,参加市级培训的196人,占人才总量的3.1%,参加区县级培训的506人,占人才总量的8.0%,直接在本单位培训的3077人,占总量的49.1%,另有其它渠道培训的7人,占人才总量的0.1%,有2202人员均无参加培训,占人才总量的35.2%。

5、从政治面貌和编制情况来看,以群众和无编制居多。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中共党员1779人,占人才总量的28.4%,民主党派5人,占人才总量的0.1%,群众4480人,占人才总量的71.5%。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中公务员编制(含参公)17人,占人才总量的0.3%;事业编制128人,占人才总量的2.0%;其它及无编制有6119人,占人才总量的97.7%。

6、从农村实用人才分镇来看,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北部几个街镇,即工业区1344人、外冈镇685人、徐行镇639人、华亭镇926人,4个街镇的总量占到人才总量的57.4%;江桥镇324人、安亭镇759人、马陆镇804人、南翔镇693人、菊园新区78人、新成路街道12人,6个街镇的总量占到了人才总量的42.6%。

实用人才中生产型人才在北部街镇中集聚更为突出,上述北部4个街镇中生产型人才有1716人,占全区生产型人才的73.3%。

7、农村实用人才的各类表彰。农村实用人才共有25人获得“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称号”,获奖人才主要集中在乡村社会工作人才; 26人获得“乡、镇级表彰奖励称号”,获奖人才主要集中在乡村社会工作人才和生产型人才。

8、各类人才收入具体情况。从个人年纯收入来看,1-5万共2489人,占人才总量的39.7%;5-10万共282人占人才总量的4.5%;10-20万共1124人占人才总量的17.9%;20万以上共369人,占人才总量的5.9%。

二、五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分类情况。

1、生产型人才以种植能手居多。生产型人才共计2341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36.0%。主要类型分为四类,即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以种植能手为主。

(1)种植能手。种植能手共计2256人,占人才总量的36.0%,占生产型人才的96.4%。其中粮食能手468人、蔬菜能手785人、果园能手698人、花卉能手40人、其他经济作物能手265人(主要为葡萄、草莓、花卉等种植)。

(2)养殖能手和捕捞能手。养殖能手共计73人,占人才总量的1.2%。其中畜牧能手43人、水产能手27人、其他3人(主要为肉鸽等养殖)。捕捞能手全区仅1人,带领劳动力数量为5人。

(3)加工能手。加工能手共计13人,占人才总量的0.2%。其中畜牧业加工能手1人、其他12人(林业等农产品加工)。

2、经营型人才以经营人才居多。经营型人才共计1265人,占人才总量的20.2%,主要类型分为三类,即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以经营人才为主。

(1)经营人才。经营人才共计1180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18.8%,占经营型人才的93.3%。其中工业586人、建筑业57人、运输业104人、批零业249人、餐饮业37人、其他147人(主要为各类服务业),此些行业人才共吸纳劳动力23175人。

(2)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共计18人,占人才总量的0.3%。其中产品供求信息5人、引进实用技术1人、劳务用工信息12人。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共计78人,占人才总量的1.2%,担任该组织负责人年数平均为31年,组织成员平均每合作组织21人,组织经营年数平均为5.8年。

3、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以泥匠和其他类人才居多。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共计77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1.2%。从分类来看共分为七类人才,分别是木匠17人、泥匠25人、漆匠4人、其他30人(主要为水电工、厨师等),共计带动入行人数193人。

4、科技服务型人才(技术服务型人才)以农村科技推广员居多。科技服务型人才(技术服务型人才)共计344人,占人才总量的5.5%。从人才分类来看,农村科技推广员89人、动物防疫员27人、植物病虫害防治员8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13人、农机驾驶和维修能手86人、农村能源工作人员41人、其他80人(主要为农村水利工程人员等)。

5、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以乡村社会工作人才居多。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共计2383人,占人才总量的38.0%。主要类型分为两类,即乡村文体艺术人才和乡村社会工作人才,主要以乡村社会工作人才主。

(1)乡村文体艺术人才。乡村文体艺术人才共73人,占人才总量的1.2%。其中文学艺术人员8人、民间特色曲艺、戏曲人才27人、手工艺人5人、民间体育人员3人、其他30人(主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

(2)乡村社会工作人才。乡村社会工作人才共2331人,占人才总量的37.2%,占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的97.8%。其中民间职业介绍18人、大学生村官48人、村两委成员752人(不含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9人、医生201人、其他1303人(主要为协管员、外来人口管理员等)。

三、实用人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结构分化矛盾日益显现。2014年农村实用人才共计6264人,同比减1.0%,从总量来看,趋于平稳,但从农村人才的结构来看,生产型人才以4.3%的速度下跌,下跌主要原因是种植能手下降了4.3%,由于部分镇加强社会管理,整治田间乱搭建,终止了一些蔬菜种植合同,仅蔬菜种植能手就减少70人,另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更高、种植管理所需人力更少,部分村发包承包形式不断淘汰,使得外来农业承包种植户数量大量减少等。

经营型、科技服务型、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分别以13.1%、7.5%和0.7%的速度增长。文化服务型人才占比首次成为农村实用人才跃居首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38%,比生产型人才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乡村社会工作人才占到了文化服务型人才总量的97.8%。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变动情况表

单位:人、%

人才类型

2014年

2013年

增幅

农村实用人才总数

6264

6327

-1.0

生产型人才

2341

2445

-4.3

      种植能手

2256

2357

-4.3

      养殖能手

73

84

-13.1

      捕捞能手

1

0

100.0

      加工能手

13

4

325.0

经营型人才

1265

1118

13.1

      经营人才

1180

1064

10.9

      农村经纪人

18

2

900.0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78

52

150.0

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

77

77

0.0

科技服务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

344

320

7.5

文化、社会服务型人才

2383

2367

0.7

      乡村文体艺术人才

73

58

25.9

      乡村社会工作人才

2331

2309

1.0

2、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偏向于老龄化。从整个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1370人,占人才总量的21.8%;40-60岁4117人,占人才总量的65.7%;60岁以上777人,占人才总量的12.4%。

3、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偏低。从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下3759人,占人才总量的60.0%;高中(含中专)1300人,占人才总量20.8%;大专及本科以上1192人,占人才总量19.0%;研究生及以上13人,占人才总量0.2%。

4、农村实用人才职(执)业资格取得较少。从取得职业资格来看,无职(执)业资格的5816人,占总量的92.8%;初级工265人,占总量的4.2%;中级工112人,占总量的1.8%;高级工6人,占总量的0.1%;技师15人,占总量的0.2%;高级质量2人,占总量的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