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运行情况

18.09.2016  18:44

近年来,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本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一、运行情况

目前全市已有73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其中:已有58个乡镇下发文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55个乡镇明确具体实施方案,另有15个试点乡镇已挂“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乡镇分中心”牌子;已有190个村正在推进农户委托土地进入公开市场进行流转交易。目前全市已有2.72万亩承包土地进入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流转交易,实现交易金额7123.5万元,成交均价1376.2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市场架构。依托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网络交易平台,在原有的“75家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增设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乡镇分中心,进一步拓展完善服务中心公开交易的新职能,在乡镇层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进入市场公开交易,逐步探索建立规范有序、信息快捷、网络健全、公平合理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

(二)完善交易规则。根据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需要,研究制定了本市农村土地流转公开市场交易规则,明确进入公开市场进行流转交易的农地范围是已确权登记颁证且书面委托村集体的农户承包地,农户自行流转承包地和自留地、村组机动地暂不开展公开流转交易。同时,制定印发了流转项目意向申请书、招(投)标文件、经营者承诺书、经营资格评分表等相关文书,并在市场建设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的操作性。

(三)规范操作程序。在开展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试点中,逐步完善了农户委托流转、土地归并布局、流转信息发布、经营资格审查、项目公开招(投)标、签订流转合同等11项交易操作步骤,并分别明确了每项步骤的操作内容及具体要求,特别是强调了农户、村委会、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上海农交所分中心)、农业经营者在公开流转交易的职责,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进入公开市场进行流转交易。

(四)强化业务培训。结合业务工作推进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专题培训会,注重对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招投标小组成员进行招标、竞标等涉及市场交易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其业务能力。同时,也注重发动村主要干部、农业经营者等相关人员在思想上接受、意识上配合、行动上参与土地流转公开交易,确保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开市场建设运行顺畅。

三、取得成效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引导农户书面委托村集体统一进平台公开流转,有效地促使农地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也为村集体做好农业规划、产业布局,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奠定了良好基础。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为73.7%,其中:农户委托土地流转率达97.2%,示范流转合同签订率达99.7%。

二是进一步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鼓励村委会对零星分散的农户承包地进行集中归并,引导流出的承包土地优先由本村农户经营,有效促进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切实提高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截至2015年底,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约占九成左右,目前全市粮食生产家庭农场3431户,经营面积约占粮田经营面积的比例已超过20%。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鼓励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同时,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价格适度增长,使得农民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同时,已流转出土地的农民逐步走向非农就业岗位,获取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全市承包农户的土地流转租金已由2010年的每亩753元增加到2015年全市流转均价的1027元,增长了36.4%。

四是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渠道,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效地杜绝了个别村干部因私下流转而获取不当利益的违规现象,确保了农户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也十分注重发挥基层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的重要作用,有利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