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差距

16.10.2014  16:35

为了解本市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和消费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等9个区县的农村地区抽取45个村委会,并从中抽取900位18-70周岁且居住在本市一年以上的农村居民,以入户方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缩小城乡“数字差距”

自2007年起,本市相关部门联合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把网络光纤延伸到村里,切实解决了远郊农村没有网络宽带覆盖的问题。截至2013年,本市农村数字电视入户159.7万户,农村光纤接入改造10万户。

1.近八成受访者家庭安装了固定宽带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拓宽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包括图书下乡、开通村级阅览室、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以及电脑等“家电下乡”活动。随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和网络的普及,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也得到增强。调查显示,有78.1%的受访者家庭安装了固定宽带, 有74.6%的受访者用手机上网。

2.城乡“数字差距”逐步缩小

随着农村互联网设施的普及,农村居民受访者人均拥有电脑、手机上网等情况已经能与城镇居民相媲美。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受访者人均手机1.1台。使用电脑的受访者中,人均使用电脑1.2台(单位和家庭)。除工作之外,农村居民受访者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2.8小时,城镇居民受访者为3.1小时。其中,农村居民受访者通过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1.7小时,城镇居民受访者为1.8小时。

二、信息化渗透到农村居民生活的多个方面

1.逾八成受访者使用互联网

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本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1719元,较2008年增长95.3%,年均增幅14.3%。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率也不断提高。调查显示,82.9%的农村居民平时使用互联网,73.6%使用手机上网,66.7%使用过公共移动互联网(如I-Shanghai)。

2.网络成为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第二大渠道

调查显示,互联网已成为除电视外农村居民接收信息的第二大方式。问及最主要的三项获得信息渠道,有96.2%的受访者选择电视,有68%选择互联网,53.1%通过报纸杂志获取信息(见图1)。

图1 受访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可选三项)

3.逾三成受访者使用互联网学习新知识

信息化建设带动了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有效发挥了信息化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调查中,有些农民家庭通过互联网购买饲料、种子等农业用品,搜索学习生产经营中的知识,弥补自身生产经营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为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更好效果。调查显示,受访者上网的目的集中于浏览和查询信息(69.8%)、购物(67.4%)、娱乐和游戏(62.9%)。有33.4%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学习新知识,有29.5%通过互联网拓展社交网络。另外,还有一些受访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理财和投资(5.2%)、求职(4.8%)。这些内容都将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图2 受访者上网的主要目的(可选3项)

三、农村互联网使用仍存多块短板有待弥补

1.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仍需继续加强

近年来,市区乡镇多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成效斐然,但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公共网络覆盖不全,部分区域即使有网络覆盖,信号也不稳定,公共区域WIFI使用不尽如人意。二是上网费用偏高。调查显示,受访者家庭每月使用宽带的平均支出114元。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1719元,以此估算,固定宽带使用费用约占40%,比重较高。三是农村互联网设施起步较晚,有些远郊地区可供选择的网络少,而且网络速度和网络稳定性较差。四是农村居民网络使用技能有待普及和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不高,部分中老年农民对电脑和网络使用知识比较陌生,不熟悉或不会使用操作电脑。问及“目前互联网使用方面存在哪些障碍(多选)”时,49.3%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无线覆盖面较少,46.7%认为上网费用较高,44.9%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44.8%认为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有关电脑操作知识。

图3 受访者认为互联网使用方面存在的障碍(多选)

2.互联网为农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发挥

调研发现,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且由于缺乏广泛宣传,部分农村居民尚未认识到互联网在改变自身经济条件、促进生产、提高收入、加强与外部联系中的重要作用。受访者反映,农业网站总体规模较小,关于农业方面比如市场供给、产品信息发布、决策参考、价格预测等关系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内容少。另外,部分农业服务网站内容与实际脱钩,缺乏实用性和易用性,致使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开展家庭生产经营的情况较少,而更多地用于观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听网络音乐等。

3.互联网使用现状与城镇地区仍有差距

从网络普及率看,农村地区21.9%的居民未安装宽带,高于城镇地区1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没有条件配置电脑等上网设备;二是成年子女都已在城市工作生活,部分留守农村老人缺乏互联网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农村地区新型互联网服务产品的普及仍滞后于城镇地区。例如,有26.1%不知道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高于城镇居民6.8个百分点;有45.3%的受访者从未购买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高于城镇居民6.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一些新业态互联网服务渗透农村地区仍有滞后。

四、两点建议

1.完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开设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并且加大建设维护力度。“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类便利信息,可增设教育就业信息、卫生信息、食品药品信息、文体信息、农业信息、气象信息、价格指数等栏目。二是引导农民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形成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

2.营造良好的农村互联网使用环境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完善互联网使用环境。具体来说,要体现“四用”。一是“能用”,通过政府出资、企业让利和社会捐助三种方式逐步健全互联网基础设施,针对上网费用高等实际情况,给予农村居民适当补贴和鼓励性优惠。二是 “有用”,提升农村互联网应用价值,积极引导农村互联网应用由娱乐性向商务性转型,挖掘农村互联网使用的经济价值,满足农民对互联网的实用性需求。三是“会用”,重视农村互联网使用技能教育,组织培训和开设学习平台,引导和教育农村居民规范、有效使用互联网。四是“敢用”,立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互联网消费市场秩序、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以构建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