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基金互认 沪港通"升级版"预期再度升温

12.06.2015  07:45

  原标题:连通国际市场,沪港通期待“升级

  这轮大牛市中,最热的话题除了A股,还有H 股。

  去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启动,树起了A股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半年多来,投资者开户数明显增加,交投日益活跃。

  前不久,内地香港基金互认落地,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关沪港通“升级版”的预期再度升温,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阎峰就呼吁,沪港通总额度使用率达到五六成就应考虑增加额度。一些经济专家也认为,应增加额度满足火热的市场需求。

   双向通路的开放与融合

  沪港通“通车”,是一次破冰之旅,它尝试破解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暨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命题。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所言,在中国内地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

  沪港通创新的制度设计,是一种开放,更是一种融合。一方面,其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简洁高效的跨境投资渠道,境内投资者无需赴港开户换汇即可直接投资港交所挂牌的证券,分享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也有了除QFII额度、P-notes等场外衍生品以外的另一条“捷径”,在上交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看来,这为人民币国际化、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铺设了一条坚实、高效、安全的高速通道。

  回顾过去半年实践,上交所负责人称,沪港通交易、登记结算、换汇等各项业务平稳运行,双向互通以前所未有的体量与速度进行着。截至5月29日,沪股通累计126个交易日,交易金额达7780.84亿元(日均61.75亿元),占标的股票总交易额0.7%,累计实际使用额度1505.16亿元;港股通累计123个交易日,交易金额达3487.5亿元(日均28.35亿元),占标的股票总交易额2.81%,累计实际使用额度965.64亿元。数据对比显示,沪港通推出三个月内,利用沪港通进行跨境资产配置的规模速度,已远远高于QFII和QDII推出初期的水平。

   风格转换”的必然

  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沪港通也经历了一次“风格转换”。前期,沪港通呈现“北温南冷”的格局,自开通到今年3月底,沪股通日均交易额(54.30亿元)约为港股通(9.78亿元)的5.6倍。不过,今年4月以来,港股通显著升温,当月前5个港股通交易日,日均交易额高达113.26亿元,其中4月8日、9日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均使用完毕。

  沪港通在成功对接境内外投资者,为A 股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还直接改善了境内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此前沪港两地上市的蓝筹公司长期存在折价现象,而现在这一现象基本消除。统计显示,沪港通上线至5月29日收盘,沪港A/H股溢价指数从103.38涨至128.04点,除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万科A等5家A股仍然处于折价外,其余沪港通A+H股票的A股均处于溢价水平。

  上交所负责人还告诉记者,除了两地的市场参与者愈发熟悉对方的交易规则和投资习惯外,沪港通也把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这两个市场拉得更近。一边是香港券商不断招聘熟悉A股的分析师,另一边则是内地券商持续发力国际业务,两地的金融界互动频频。

  胡汝银也观察到,随着沪港通效应升温,不少国际指数纷纷向A股抛来橄榄枝,他认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对于推动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A股纳入编制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A股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提升。

   再提速“水到渠成

  自4月8日、9日港股通触及每日额度后,记者了解到,不少公司开通港股通业务的意愿强烈,目前已有11家基金公司申请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还有10余家基金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拟申请港股通业务。可见,市场也对沪港通的“升级”提出要求。

  上交所负责人对此坦言,在沪港通推出初期,实施较为严谨的额度控制,不仅必要,而且确实有效防范了风险。目前,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上交所正与港交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共同推进优化沪港通机制的相关安排,包括在标的、额度、投资者规模、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进行完善。胡汝银表示,除了额度放开,更希望尽快实现投资标的数量及品种的扩容。

  事实上,作为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交易所,在沪港通“首发”连通国际市场后,上交所对于开放有着愈发清晰的认识。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随着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进程的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的再提速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5月27日,上交所又跨出了开放的一大步,其联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就共同建设离岸人民币金融工具交易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据透露,上交所将持续提升市场双向开放度,包括推动投资主体和投资产品的国际化。

  可以预见,上交所还将有更富深度及广度的开放与国际化举措陆续出台。正如上交所负责人所强调的,沪港通为上交所开启了国际化的窗口,后续会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实现沪港通模式的创造性复制,稳步提升上海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