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者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6.08.2018  13:55

日前,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审议通过,607项申报成果拟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郭树勇教授提交的论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获得学科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该文原载于《国际观察》2017年第1期,由《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5期转载,摘要如下:

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国意识,有一个局部发育、整体性自觉(强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发展过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由发育期进入整体性自觉时期。世纪之交的中国理论大讨论实质上是一场理论系统化的学术努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中国学派”概念的提出。从中国意识,到中国理论,再到中国学派,这是一个递进向前的逻辑。将关系性这个概念作为中国学派建构的本位,是建立既符合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努力,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在中国学派提出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假定,其中体系程度较高、参与讨论范围较广、地域性较强的三个理论流派是道义现实主义、共生理论和共治理论。建立和发展中国学派,有必要建设一套相互间密切联系的概念群或概念体系。关系、共生和共治等概念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未来的中国学派建设,关键要在整合、抽象、国际化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顾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