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携手共建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

27.04.2018  20:06

4月22日,“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高校极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等领导和专家为高校极地中心揭牌。

高校极地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25所国内高校联合共建,得到了教育部、外交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气象局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旨在服务国家极地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4月22日恰逢第49个世界地球日,地球的南北极气候与环境的剧变正在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对极地的认识、利用和保护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极地研究工作,多次发表重要指示,2018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表明我国对北极所持的态度。

    近年来,我校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持续探索对接国家极地战略、培养航运高端人才的新路径,从人才培育、科研智库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让学校的发展直接切入国家战略。 学校已有9批次共18人次的教师登上“雪龙”号科考船,并担任船长、轮机长、驾驶员和轮机员等职务,圆满完成5次南极、4次北极“雪龙”号科考任务,成为中国参与极地考察人数最多,实践经验最丰富的航海院校。2017年4月,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授予“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学校为中国航海保障中心编写的专著《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是我国在西北航道水域的第一本航路指南。2017年3月,学校与宝钢股份共建国内首个海洋极端钢铁材料联合实验室,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校企研究平台的空白,实验室研发的极地特种低温钢目前已经批量投入生产,首批“中国制造”的低温钢已用于 “雪龙”号科考船的船体改造,后续还将用于雪龙2号和极地航行商船的建造。

高校极地中心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及成员高校组成。高校极地中心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包含高校极地研究协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高校极地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极地交叉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服务极地科技与外交的智库等。高校极地中心的成立是我国高校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的重要举措。

撰稿、来源: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