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地铁口“野蛮生长”谁来管

13.12.2016  16:37

 

 

上月,一则“上海轨交公安与共享单车企业‘约法三章’”的消息受到关注。东方网记者日前走访沪上部分地铁站点,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有所缓解,不过,早、晚高峰时期仍见不少市民“随手一扔”。

爆发性“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虽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但也造成了局部道路的拥挤和混乱。如何科学布局,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智慧,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协调与规划。

鲜有人愿停收费区

轨交1号线共康路站点早前遭媒体曝光,称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严重。东方网记者日前来到该站点,发现共享单车乱象虽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少车倒在地上、无人扶起。记者在现场看到,共康路地铁站为地上站台,非机动车停放点分布在站台东西两侧,其中西面停放的车辆略多。除了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外,不少社会非机动车也在此处停放。记者观察后发现,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被分为了收费区域和免费区域,其中收费区域的入口处放置着一块写有“谢绝公共自行车停放”的标牌。

我主要看管收费区域的社会非机动车,免费区域内的共享单车不归我管。”负责共康路非机动车停放的管理员告诉东方网记者,自己平时看到共享单车倒地会扶一扶,但早、晚高峰车流量太大,加之免费区域本就不属于自己看管范围,因此就撒手不管了。

同样存在收费区域与免费区域的还有轨交3号线江湾镇地铁站。不同的是,在这里,共享单车只要付费,也可停放于付费区域。不过,据管理员介绍,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使用共享单车已经收费了,谁愿意付两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