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礼物备双份 调查:二胎家庭的"幸福烦恼"

31.05.2015  16:20

  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和早几年不同,如今的儿童节,不少父母、长辈会多准备一份礼物,因为,在一些家庭,不仅有大宝,还多了一个二宝。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今天,新民晚报记者深入一些有着二孩的家庭,和年轻的父母们聊一聊他们为什么会想到生育二孩;看一看他们是如何一碗水端平,让大宝与二宝亲密相处的;问一问他们生育二孩后所要面对的新的“经济账”。此外,记者还请来人口专家,听一听他们对二孩新政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应有作用。

  寻常百姓的非常故事,民生背后的时代脉动——今起,本报推出“民生调查”版,为您深度调查与解析那些市民生活寻常中的不寻常。

  每一位亲爱的读者,这里你是共同的“版主”,你的关切,就是我们的关注,你的困惑,就是我们的焦点。欢迎来信来邮,我们一道探寻调查方向。

  平民视角,民生情怀,查真相,察世风,接地气,解心结,尽在每周日“民生调查”。

  【调查1】

  生育二宝究竟为了什么?

  除了一些二宝是美丽的“意外”,父母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迎接了家庭新成员,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父母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孩子添个弟弟妹妹。

   原因1 弥补错过的成长时光

  今年39岁的施女士(化名)是一名忙碌的小学教师,也是一名“警嫂”。由于一毕业就迅速结婚生子,女儿小宝已经就读高中一年级,去年,她又生下了儿子小贝。

  “女儿生下来以后我们俩都忙于工作,她几乎是外公外婆带大的。”说起女儿的成长过程,施女士有些遗憾,她说,下定决心再生个孩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弥补那份遗憾,陪伴一个孩子从婴儿长成少年,一点点长大,真正做一回父母。令她惊喜的是,把这个打算给女儿一说,女儿对于自己要当姐姐这件事情,比他俩还要激动。因为自己小名叫“小宝”,姐姐还早早给二宝起名“小贝”。弟弟出生那天,姐姐一放学就往妈妈医院赶,特意把喜蛋带给同学朋友分享。姐弟俩相差16岁,如今,每次出行,爸爸妈妈觉得小婴儿太累,姐姐主动揽下了照顾弟弟的任务,全家的感情维系得更加紧密,也让施女士觉得,虽然不得不工作家庭两头忙,但这种幸福是无法取代的。

   原因2 让孩子长大有个照应

  再过两个多月,8岁男孩安迪就要迎来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了。“生二宝,就是想让孩子有个伴。”安迪妈妈说,触动她下定决心生二宝的,是去年寒假回老家时,安迪的眼泪。老家有个比安迪大7岁的表哥,两人玩了一个假期,回上海的路上,一向开朗的安迪哭了一路。“孩子小时候,父母可以陪他玩,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对于同龄伙伴的渴望就越强。”安迪妈妈说,更希望将来,等孩子们长大了可以相互有个照应。父母辈的人都有兄弟姐妹,家中老人生病了,照顾起来可以相互搭把手。但是,到了自己这一辈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她由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也有兄弟姐妹做个伴。得知妈妈怀孕以后,安迪就像收到礼物一样开心。

  家有读书郎,生活节奏本就紧张,再来一个,再从头开始,精力够不够?安迪妈妈坦言,确实,身边有很多妈妈朋友因为很多现实的问题和压力,不敢要二宝。她告诉自己,关注“核心问题”,其他问题就不要想太多。她感觉,生老二的时候和生老大的时候,心态有些不同,“因为很多问题都已经经历过,不再那么战战兢兢,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