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园夜游受追捧 “鸭梨”大的不仅仅是小动物

09.08.2016  15:13

原标题: 沪公园夜游受追捧 “鸭梨”大的不仅仅是小动物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笔下,七夕之夜如此清丽,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却大多没见识过“星夜萤火”的美妙。正因如此,本市几家公园的“夜游”,近年逐渐火爆,今年暑假更是场场爆满,“加场”呼声频频。

  一方面,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公园场地资金受限、专业人手不够、夜间设备不足、夜游标准缺失,存在不少瓶颈。原本“小众”的夜游,能否向大众推广,增开场次、“扩招”人数,或者向免费公园、学校小区推广?

   虽然火爆扩容不易

  7月底,上海动物园的“动物园奇妙夜”结束了今年11场活动。同一个周末,上海野生动物园开园来首次“试水”夜游。本周六,上海植物园社区版“暗访夜精灵”即将迎来最后一场。此外,辰山植物园的“辰山奇妙夜”和共青森林公园的“森林科学夏令营”,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本市专业性公园今年共推出30多场夜游,覆盖游客近3000人。

  其实,公园夜游火爆,已是这几年的“常态”。很多公园提前一周开放“购买通道”,名额一上架就被“秒杀”。无论是每人一两百元的“平民款”,还是上千元的“高端版”,都供不应求,还有人打电话给公园要“加塞”。

  面对市民“夜游扩容”的呼声,公园有不少苦衷。比如,按日间园设计建造的公园,照明并不能满足大规模夜游的需求。又如,夜游由专人带领,人数太多容易掉队,无法保障安全。哪怕分组,在线路和观赏点上也难免会“会师”,发生拥挤。

  资金缺口也限制着夜游的“扩容”。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直属公园开展夜游,收取的报名费用要支付加班、照明、安保等,能做到“平进平出”就不错了,盈利则是奢望。不少夜游以专项科普经费补贴为主,若要在全市公园推广,尚有难度。

   惊扰动物如何避免

  “夜游”能否向大众推广,市民和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最常见的担忧是,动物的作息是否会被打扰。野生动物园首次夜游中,15组家庭轮流抱小老虎,最后小家伙发出烦躁的低吼。不少夜游人手一只手电筒、头灯,不仅黑夜照得亮如白昼,发现动物时更是几束光直射。“动物好不容易晚上有少许自由,我们还要去打扰,实在不应该。”市民李女士认为。

  旅居新加坡的唐先生说,新加坡夜间野生动物园要预约时段,分批进入。“动物园从19:15营业至24时,可以预约4个时段,共容纳三四千人。里面大多是猫头鹰等夜里活跃的动物,路上的照明足够看清它们,基本没人带手电,也不能用闪光灯拍照。

  相比之下,沪上公园的夜游缺乏相关标准,在设施、救助点、动植物配置等方面都略显业余。有业内人士认为,缺乏标准导致对夜游的好坏很难界定:“一场夜游,应配多少讲解员和保安,路线是否合理,怎样确保生物多样性?另外,讲解员在夜游中至关重要,他们应具备什么资质,除了了解动植物外,是否还要懂一点教育心理学,普通话要达到什么等级?这些,都值得在夜游大规模推广前,进行探索。

   社区夜游有待开发

  有市民提出,收费公园场地人员有限,夜游是否能向免费公园扩展?对此,相关部门表示似乎不太合适:“免费公园搞收费夜游,会不会像旅游景点那样,有人‘蹭讲解’导致产生矛盾?”另外,免费公园人员混杂,没法封闭“包场”,夜游游客的人身财物安全,也有风险。

  此外,有观点认为,公园联合社区开展夜游,或许是有益尝试。“现在上海有不少园林式小区,具备夜游条件,可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等第三方共同举办。下一步,绿化部门还可以和学校、企业或宾馆合作,群策群力,对生态教育的模式做些探索。”资深园林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