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部分区域公交设计有待完善 代表无奈坐黑车

25.12.2014  13:08

  东方网记者于量12月24日报道:“黑车”堪称上海城市治理中的一大顽症。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开展多次集中整治,有效遏制了“黑车”猖獗势头。近日,上海市人大组织代表实地暗访“黑车”整治情况,并于24日上午举行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达成共识,治理“黑车”还需疏堵结合,加速完善城市公交体系,压缩“黑车”生存空间才是治本之策。

  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整治非法客运工作。今年8月份,《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两项新法新规实施以后,整治力度再一步提升。据介绍,截至12月15日,上海公安部门共查获“五类车”交通违法行为144万余起,交通执法部门查处“四轮机动车”非法客运5677辆,“黑车”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对于“黑车”整治的成效,参与座谈的市人大代表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赞扬。在暗访中,代表发现龙阳路地铁站、南方商城、上海火车南站等“黑车”重灾区,在集中整治后情况大有改观。不仅难觅“黑车”踪影,附近交通也井然有序。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黑车”司机“人车分离”揽客以及“黑摩的”揽客的现象。代表建议,未来有关部门应逐步转向常态化治理,巩固集中整治成果,防止“黑车”回潮。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多名代表在发言中指出,“黑车”的整治不仅要靠打击和取缔,更要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最大限度地压缩“黑车”的市场空间。张艳代表表示,“黑车”之所以猖獗,究其原因是有需求。相比其他公共交通,“黑车”更为便捷快速,无需等待和换乘,也不用忍受挤公交之苦。同时,通过乘客拼车,“黑车”也兼具价格优势。因此,如何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解决“黑车”问题的根本所在。

  朱如安代表近日暗访了松江大学城周边的“黑车”情况,他认为,公交线路的“不给力”直接导致了当地“黑车”的猖獗:“从轨交站到大学城的公交车间隔时间太长,要等将近20分钟,很多学生就选择坐黑车。将心比心,现在天也冷了,要在寒风里等20分钟的车的确不好受。”对此,李秀清代表同样深有体会。她补充到,不仅学生青睐“黑车”,学校的教职人员为了赶时间,有时都不得不依仗“黑车”。

  陈必壮代表则坦言,自己也曾是“黑车”乘客。在他看来,选择坐“黑车”往往是市民的无奈之举:“大家都知道黑车扰乱市场,也都知道黑车不安全。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黑车。”陈必壮回忆,今年元旦的凌晨是他第一次坐上“黑车”:“当时我刚参加完同学聚会,长寿路上几乎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马路上几百号人,想坐黑车都要靠抢。”陈必壮表示,交通主管部门应更多从市民需求的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填补服务的空白。

  另一方面,在公交线路,尤其是短驳线路的设计上也需要更多的实地调研和优化,让这些公交线路真正为市民带去方便。陈必壮举了1601路公交车的例子:“这条线路在设计上,是为了接驳附近的共和新路轨交站。但是,1601路的线路是8字形,全长近10公里,班次间隔将近20分钟。这样一条接驳线路,对普通市民来说真的方便吗?

  对于代表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参会的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上海骨干、区域、接驳三级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同时,“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的布设将以新建轨交和交通枢纽为重点,填补公交线网空白或服务不便区域,进一步保障服务供应,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压缩非法客运滋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