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2040全球卓越城市

03.11.2017  22: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实现这一点,政府至少可以做以下一些事情,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去年年底,我国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其第二章第十五条也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规划,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图书馆是最具社会影响力和深远文化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一。为响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号召,全面提升上海市综合文化实力,大幅扩建公共图书馆应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问题

上海市虽然连续五年蝉联“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的首位,但其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明显存在问题,集中体现在类型与功能、数量与质量的不匹配方面。据《2016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截止2015年底,上海市建有博物馆、纪念馆共124所,共计1935万参观人次。公共图书馆仅25所,包括2所市级图书馆及23所区县级图书馆,但图书外借数量高达1922万人次,真正的图书馆流通人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这些数据表明,市民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需求,要远高于博物馆、纪念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但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仅为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数量的五分之一。不仅如此,本市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虽然数量不少,但是质量良莠不齐,个别展馆甚至仅仅是一个空壳。    

跟美国纽约市相比,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问题更加明显。截止2015年底,纽约市人口约为855万人,全市建有公共图书馆93所。这意味着,纽约市约每9.2万人就可共享一个公共图书馆,而且图书馆的所有资源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期,上海的常住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数量为2415万人,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总共才25家,这也意味着,上海市每96.6万人,才能享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十多年前,笔者曾在美国求学,曾走访过纽约多家图书馆,其环境之良好、设备之齐全、资源之丰富,令笔者久久不忘。馆内不仅有图书、报刊、电脑,还有新下档的CD、影碟。这样优质的资源和环境,完全由政府出资提供,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无论男女老少、白人黑人还是亚裔,合法移民还是非法移民,都能自由享受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学习或休闲空间,也可随时借阅那些书籍资料。现在的上海,虽然也有上海图书馆、浦东图书馆等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设施非常齐全,环境也非常良好,但是这对两千多万的市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大幅扩建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

首先,公共图书馆可成为连接社区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家园。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凝聚力,可通过建立功能齐全、影响力强、能够吸引社区民众的公共图书馆来加以部分实现。公共图书馆所孕育出来的凝聚力,是以知识为核心,以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传播为渠道,可使社区产生有意义的情感联结和社会资本。在这样一个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内,居民的整体文化品位将不断得到提升,而城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将不断增强。    

其次,公共图书馆可弥补不同社会阶层教育资源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呈现日益紧张的态势,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也可能会使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更加严重。公共图书管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比如,一些由于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而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以及成年人,就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免费提供的知识服务,最大程度上来弥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缺失。    

其三,公共图书馆可为“双创”提供良好的孵化条件。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引擎驱动战略。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社会提供的优质文化科技资源,有利于大幅提升知识传播的力度和速度。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群一旦建立并形成联动,可以成为“双创”孵化器有效的推手。    

发展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原则和举措

1、 上海市的公共图书馆至少要增加到100家

本文所说的公共图书馆扩建,意味着不是建成或完善一两家公共图书馆就够了,而是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我们可能无法短期内达到与纽约一样每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目标(美国其他城市人均图书馆的比例也大致维持在10万人共1家的规模),但是我们一定要对此进行战略规划。上海市的人口目前为2415万,我们可考虑建设100家公共图书馆,大约24万人共享一家图书馆。这里所说的图书馆指的是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图书馆(而不是目前已些区县建设的城市书屋、社区阅览室等),其规模和现在上海市的区县级图书馆大致相当。    

在公共图书馆的增量建设上,我们可制定“短中长”期规划。首先,对本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盘点和评估,对部分不具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低效设施进行改建。例如,将一些展品质量低下、人流量低的博物馆、纪念馆改建为更具有文化效能的公共图书馆,使一些濒临关停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焕发新生;将既有具备公共图书馆雏形的社区阅览室、城市书屋、工人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进行重新规划,看看是否有必要将其改建扩大为大型综合性图书馆。在整合/评估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之后,再决定是否要新建更多的公共图书馆,以达到100家的总体规模。    

2、 杜绝商业利益对公共图书馆的侵袭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要非常明确,应百分之百由政府主导。所需资金可通过财政拨款,或向社会组织筹措,但在其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则应避免任何形式的商业利益干扰。因为一旦有盈利活动入侵公共图书馆,则就会出现“文化交换”现象,比如公共图书馆变相“变卖”宝贵的公共文化空间,使商家赚取利益。公共图书馆,必须保证完整的公益性和纯粹性,以服务和知识的提供为导向,保证属于市民的公共文化空间不受侵犯。    

3、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要优质

图书馆内的图书、硬件和软件等资源要保证完好性和丰富性。各种资源的的配置可形式多样,社会捐赠的资源只要质量得到保障,也可以纳入公共图书馆的筹集范畴。重点在于,公共图书馆内的图书,不仅要具有足够丰富的种类,更要包含一大批真正有阅读价值的经典著作。另外,考虑到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配备足够多的电脑及良好的上网服务也是图书馆所必须考虑的重点事项。    

4、 公共图书馆的地理分布要合理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需要合理的结构布局。具体来说,在公共图书馆的分布设计上要考虑上海市各区县人口和地理两大要素。首先要考虑地理位置的分布,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同一区位内图书馆数量是地理分布考虑的重点。另外,人口密度也是区位内公共图书馆数量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图书馆的数量应相应增加,达到合理分流的效果。总之,我们需要在地理分布和人口分布之间取得平衡,以构建一个“由点及面,点点联动、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上观新闻 2017.11.03    

原文: 对标2040全球卓越城市,上海公共图书馆需要增加到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