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叱咤风云”全新特展 描绘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壮丽征程[图]

30.11.2017  20:49

今年是风云气象卫星正式命名四十周年,为了反映中国航天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历程,宣传和弘扬以钱老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航天人的事迹精神,11月28日,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联合推出的“叱咤风云——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四十载的壮丽征程”专题展览正式向社会公众展出。    

本次“叱咤风云”展览通过150余幅图片、近40件实物展品与珍贵历史文献,生动讲述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从立项起步、艰辛研制,到成功投放使用、最终形成风云卫星家族,并为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进程。    

气象卫星是国家所需,也是民生所系。社会发展进步的保障、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控、防灾减灾体系的建立、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等等,气象卫星在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根据卫星运行轨道的不同,气象卫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如我国研制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绕地球运转,也称极轨气象卫星;另一种为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如我国研制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相对地球保持静止,也称静止气象卫星。    

在展览现场,观众不仅能直观风云一号至四号气象卫星的1:4等比模型,更能近距离接触到风云三号微波成像仪、风云四号卫星微波探测试验载荷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在展览现场的风云云图地球仪前,观众们还能够饱览风云系列卫星所拍摄的高清云图。    

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专家介绍,我国气象卫星经过40年艰难曲折,历经磨难的发展历程,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上世纪的50%,提高到现在的90%。未来,我国风云五号卫星和风云六号卫星为代表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将形成全球观测系统,使低轨具备灾害天气快速响应、偏振激光雷达风场探测、微波雷达云探测、临边大气探测能力,高轨具备区域超快成像能力,图谱合一探测能力,以满足我国气象、水温、农业、防灾减灾、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等的需要,持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本次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展出至2018年2月28日。    

就在11月28日全新特展开幕当天,钱学森图书馆自2011年12月11日建成开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迎来了第100万名参观者。    

今年22岁的王力为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的博一新生。得知钱学森图书馆又有新展览开幕,他特意和同学约好一起到位于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参观。    

2011年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以来,始终秉承开展思想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优秀人才的宗旨,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了解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化窗口。近年来,年均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巡展10余场,年均举办各类教育与学术活动近400场。观众参观量持续提升,并于开馆第六年之际突破100万人次。  

不忘初心,未来钱学森图书馆也将继续全方位加强内涵建设,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物纪念馆”为目标,更好地弘扬钱学森“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品格,向全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良好形象,为钱学森事迹与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11.30  

原文: “叱咤风云”全新特展 描绘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壮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