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专访 建言献策 共商国是
03.03.2016 14:16
本文来源: Shanghaif.Cn
本刊记者 王寅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也因此备受关注。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接受本刊的独家专访,对本次会议的亮点、政协参政议政的创新举措、帮助企业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做法等多个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进行解答。
中国报道:请问本次政协会议的主题和议程是如何安排的?
王国庆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主题,除了大会固定的议程以外,主要是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来进行。在本次全国两会期间,“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在人大审议通过,全国政协自然要对其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
在此之前,全国政协围绕“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召开了两次议政性常委会,多次专题协商会。相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还会对“十三五”规划草案进一步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报道:除“十三五”规划之外,近年来,中国还提出了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规划,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国政协是如何参与这些重大战略规划的?
王国庆 :全国政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个政治协商重要的平台。政协的工作就是围绕国家的总体大局,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功能。
在重大国家战略出台之前,或者是具体的实施措施出台之前,政协都有相应的调研和协调。十二届政协以来,全国政协在参政议政方面还创立了一个靓丽的品牌——双周协商座谈会。每一次座谈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都亲自主持。这个座谈会可不是一个清谈会,每次都会围绕当下的重大热门话题以及重要国家行动进行讨论。
比如,今年年初公布的GDP增长速度为6.9%,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何应对这样的压力?如何才能让经济在合理空间运行?国家的整体思路是调结构、稳增长,但具体要怎么做?政协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大量调研。
仅2015年,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参与各类调研的政协委员比例将近70%。我本人在2015年也曾随调研组前往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进行走访和调研。我们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的调研大多都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主题。
政协要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必须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在调研之后政协会形成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这些报告和信息会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或提供给有关部委。从反馈来看,政协的调研报告和信息还是很受重视的。
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的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讨论社会舆论十分关注的转基因话题,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到会充分交换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在涉及转基因技术时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据我所知,强调加强监管、慎重推广的表述也参考了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讨论意见。
可以说,全国政协委员一直积极参与全国重大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并且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中国报道: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民营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全国政协如何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挑战?
王国庆: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如果发展不好,我国经济想要保持中高速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政府的政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只要政策一出台,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比如,我们现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出台文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用创新创业来激活市场发展的潜能。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现实中,创新和创业都不是容易的事。
政府的政策表明的是政府的导向,是政府的一种扶持,是政府为企业、个人营造的环境。但真正要去做,还是要依靠企业主体和创业个人。
去年,政协对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政协委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家,更是因为大家都相当重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对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深度调研。在我们的调研接触中,一些民营企业形象地比喻,他们现在是身负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过去,民营企业生产中低端产品较多,生产出来的东西与市场的消费需求出现了部分脱节,也就是现在时髦的说法,供给侧问题突出了,再加上市场需求低迷,市场的“冷”是显然的。民营企业融资难,在目前情况下,这个问题更突出。转型谈何容易,甚至有人调侃:不转型,等死;马上转型,立刻就死。转型不是张口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转型面临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困难。“三座大山”透露出了民营企业的苦恼。
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应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去年11月举行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在学习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时,不少委员都谈到有关民营企业发展的话题。
委员们认为,首先是要引导那些面临重重困难的民营企业赶紧转型,不转型是不行的,但必须从政策、技术各方面给予支持。其次是政府必须营造更好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要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2016年,全国政协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报道:您多次提到双周协商座谈会,从媒体的报道情况来看,公众对于政协这一参政议政方式也十分感兴趣。请问双周协商座谈会有哪些闪光点?
王国庆: “双周协商座谈会”这种形式过去就有,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过的“双周座谈会”的继承和创新。
十二届全国政协把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一个会议制度固定下来,2013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党中央十分重视,双周协商会的重点协商议题都会列入政协协商工作计划上报中央。双周协调座谈会聚焦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话题,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会前,政协委员便会就各专题在全国各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有的调研还会分好几路,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调研就是这样,“分兵”到了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
到现在为止,双周协商座谈会已经召开46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全国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每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俞正声主席都亲自主持,多为副主席出席。
第二,名副其实的协商会商平台。俞正声主席多次表示,这是一个协商平台,委员们和与会的各方面代表人士可以各抒己见,但不具有刚性约束力,党政部门可视情酌处。这就好像是医院的会诊一样,专家们聚在一起讨论病例,商量治疗方案。而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参会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是在经过深入调研之后坐在一起,就百姓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与发言。这种发言的含金量是很高的,遇到重要话题时,国务院分管领导和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还会参加。
这种协商座谈会与行政部门召开的会议不同,目的在于通过各界人士的讨论协商、观点的碰撞、信息的交流获得共识,并将得出的意见及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作决策参考。大家都畅所欲言,既可以听到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又能听到大腕级顶尖人物的看法,有助于全面分析重大国计民生话题的方方面面。
第三,双周协商座谈会抓大热点,但都着眼于小切口。比如,今年1月召开的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主题是快递。再比如有一次是“转业军人的就业问题”、有一次是“建筑工人工伤维权”问题等,所选取的都是看似小事的小切口。
为什么要从小切口入手?原因就在于这些话题看起来虽小,但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且,这些话题容易切入、容易深入探讨。从容易深入探讨的问题入手,才容易最终被引导解决。
以微见著、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但是着眼全局。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效果之所以好,跟这一点密不可分。
第四,效果好。有力促进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实实在在推动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
双周协商座谈会还将继续完善机制,让协商的效果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
中国报道:您长期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作,有丰富的国际传播工作经验。如今,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认为政协在这方面能发挥何种作用?
王国庆: 我这一辈子花费时间最多的应该就是做对外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工作,也就是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其实就是广义的对外宣传,政协在公共外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政协本身聚集了社会各界的人才,不谦虚地说,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好的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政协不仅仅是国内参政议政的平台,也应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全国政协各个专委会每年都会组织多项政协委员出国交流的活动,同时也会邀请国外的客人来政协做客。
坦率地说,现在有不少人缺乏公共外交的责任意识,譬如,早几年经常有这类现象,有些出国参加国际交流的同志,在国内准备好演讲稿,到了会场念完稿子就“大功告成”了,没有后续的交流互动,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外语能力不够好,缺乏交流的条件,另一方面或许就是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不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说就不开口了,有的甚至在会场就打起瞌睡。
公共外交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涵盖的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在这点上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公共外交还存在技巧问题。过去,我所从事的工作被称作“对外宣传”,我们过去的话语体系不仅仅与西方国家,即便是与部分东方国家,也是有差别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话语体系来讲述。所以,政协以及政协委员在未来要做好公共外交这件事,还是要多多下功夫。
王国庆谈政协调研:
捧着金饭碗过苦日子的鱼米之乡
全国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调研活动,不仅让委员“接地气”,了解民情、实情,提高委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在调研中发现和了解不少社情民意,反馈给有关部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去年,我随外委会的“提升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水平”专题调研组去湖北荆州调研。当地的同志给我们反映荆州在1998年长江洪水时的情况很危险,分洪淹掉了很多地方。在那次大洪水之后,国家花了大力气,沿江修筑了能抵御百年一遇大洪水的堤坝。在过去二十年中,荆江段在汛期从未出现过险情,可荆州地区当年的大片分洪区仍闲置着,导致当地百姓端着“鱼米之乡”的金饭碗过着“苦”日子。当地同志认为,在确保分洪急需的前提下,可以视情况在分洪区搞些开发利用,造福当地百姓。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根据当地同志反映的情况编写了“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受到了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的关注。
本文来源: Shanghaif.Cn
03.03.2016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