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入托难”、优化儿童活动场所……市妇联向市“两会”提出了这些建议

16.01.2019  14:10

  如何破题“入托难”?如何为儿童提供更多公共活动场所?女性休产假遭遇职场歧视怎么办?1月15日上午,上海市妇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上述热点话题的相关提案向媒体作通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两会,市妇联拟向“两会”提交10份提案、议案,涵盖幼儿托育、妇幼健康、生育配套制度创设、家庭养老等热点民生话题。

   推动托幼一体化街镇增开社区托儿所

  将孩子送进托儿所是不少“宝爸宝妈”的选择,但根据市妇联对长宁等5个区15个街镇的一份调研,每年“刚需”入托需求的孩子约占总量的三成。仅靠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托育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幼儿家庭的入托需要。

  除了“入托难”,“入托贵”也成了不少父母的老大难问题。市妇联副主席、新闻发言人翁文磊向记者介绍,在“1+2文件”出台后,新获批的非营利性托育机构收费往往在6000-7000元/月。而调研显示,上海约73.43%的幼儿家庭能承受每月3000元以下的托育费用,收费高昂的托育机构仅能满足小部分高收入群体家庭。

  为了缓解这样的情形,市妇联拟向“两会”提出三点建议:坚持把托幼一体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大对开设托班的公办幼儿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普惠性社区型托育机构;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参与举办托育机构。

  “据我们前两年的调查,大多数幼儿家庭倾向于选择就近就便的托育机构。其实,上海可以推广闵行模式,实现一个街镇开设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各街镇通过提供托育场所、给予装修、设备经费支持等,引入专业机构运营。这样算下来,全市至少可以开设218所普遍性托育所。”翁文磊说道。

   优化配置社区儿童活动场所

  社区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推进建设保护和服务儿童的社区平台,是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基本要素,更是彰显全方位关爱妇女儿童的职责所在。

  市妇联、市妇儿工委与上海社科院课题组通过对40多个社区、7653名儿童和7804名家长问卷和实地调查,对上海社区儿童活动场所进行了调研,目前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设立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二是由社区自主组织设立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三是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力量设立的社区儿童活动场所。

  翁文磊介绍,目前,上海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建设主要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服务功能不均衡、儿童和家长整体满意度不高、多头管理无标准等问题。儿童对社区范围内建设儿童娱乐游戏场所与设施的需求高达80.1%,位列各项社会服务需求的第一位。

  为此,市妇联建议:明确政府责任,由市民政局牵头,统筹管理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出台建设和运营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指导性规范意见,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鼓励各方参与,培养专业化运营管理队伍,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运营,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服务。

   增设夫妻共享生育假成本由生育基金和用人单位平摊

  2016年初,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生育假和配偶陪产假相关内容的调整完善是该修正案的重要内容与亮点。然而,调整政策出台至今已近两年,在促进上海市育龄夫妇两孩生育方面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那么,女性休产假是否会遭遇职场歧视,反而带来不利影响?新增的10天配偶陪产假在实际执行中,是否存在男方未休陪产假或休假天数未满10天的情况?

  为此,联妇建议:增设夫妻双方共享生育假。建议借鉴国外经验,产假由夫妻双方共享,避免延长的生育假对女性职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男女生育假期间的资金成本由生育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平衡承担。

  “我认为上海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有能力去借鉴西方国家的产假制度。男女双方作为家庭生育和养育的共同体,都应当成为产假制度的主体。”翁文磊介绍,目前,上海市生育妇女可享受的产假和生育假有128天,男方可享受的配偶陪产假10天,夫妻双方合计共138天。建议将夫妻双方的假期分成两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由产妇享受休假,另一个阶段由夫妻双方自行选择分别休假的天数。

  此外,市妇联还建议:增设夫妻双方共享生育假;加快发展普惠性社区型托育机构;创设综合性“生育与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加强失独老人监护和帮扶;提升精准养老水平,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制定新兴家庭服务标准,推动“互联网+家政”发展;鼓励发展社会企业推动公益创新等。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