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较为满意医疗需求最为迫切

04.08.2014  11:15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结构

为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对养老机构服务的评价和需求,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以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对浦东、闵行、青浦、宝山、松江等5个区县67家养老机构中的287名老人开展调查。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分布

入住老人 数量(人) 比例(%)
合计 287 100
按性别分
  男性 129 45.0
  女性 158 55.0
按年龄分
  60-69岁 18 6.3
  70-79岁 73 25.4
  80岁及以上 196 68.3
按是否有子女分
  无 25 8.7
  有 262 91.3

二、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1.入住原因:在家没人照顾

“在家没人照顾”是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受访老人选择在养老院养老的主要原因(多选)为“在家没人照顾”(61.8%)、“减轻子女负担”(41.5%)或“和老年人在一起共同语言多”(26.8%)等。入住养老机构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子女负担。还有老人认为在养老院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生活不会寂寞。

2.入住费用:离退休工资和养老金为主

入住费用来源较为稳定,调查中,逾9成受访老人主要依靠离退休工资和养老金支付。其中,36.2%的老人养老费全部来源于自己的离退休工资和养老金,此外,有33.1%的老人还需要子女提供的部分入住费,19.2%的老人需要动用积蓄。

3.与子女联系较为紧密

总体来看,本市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仍然同子女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调查显示,在有子女的老人中,有15.6%的子女每天给父母打电话,41.4%的子女一至两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43%的子女超过两周或者不定期给父母打电话。在看望频率上,10.3%的子女每天看望,50.6%的子女为一至两周一次,39.1%的子女超过两周或者不定期来看望。

三、入住老人的感受

1.逾八成老人已逐步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83.3%的入住老人表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较习惯。老人居住时间越长越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已经居住5年及以上的老人习惯养老院生活的比例达到90.1%,即使入住不足一年的老人中也有75.5%表示较适应。

图1 习惯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比例(按入住时间分)

2.七成老人心情不错

调查显示,70%的老人表示在养老机构心情不错。心情受老人身体情况、与子女联系是否密切影响最大。身体状况好的入住老人中有84.8%感到心情愉快,与子女每天通话的入住老人中有80.5%感到心情愉快,子女每日来探望的老人中有88.9%感到心情愉快。

3.老人对居住环境最为满意

近年来,养老机构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调查中,受访养老机构床均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的标准水平。房间内部的卫生间、电视、浴室、无线紧急呼叫设备配套基本齐全。大部分养老院配备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区域配有健身娱乐设施,部分养老机构已在各房间内接入互联网宽带。调查显示,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满意率为80.8%(如图2)。

图2 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率评价

4.老人对服务态度、收费价格、照料护理较为认可

调查显示,入住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态度、收费价格、照料护理的满意率依次为68.6%、64.1%和61%。公办养老机构的满意率较高,其中,服务态度满意率高于民办养老机构11.7个百分点,收费价格满意率高于民办养老机构18.3个百分点,照料护理满意率高于民办养老机构8.9个百分点。

四、入住老人的期待

1.老人对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条件最有期待

一是内设医疗机构的呼声强烈。有26.1%的老人希望能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卫生所,并希望能够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这样老人不但能够及时便捷的就医,还能享受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二是希望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有23.7%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能够多聘请专职医生、招聘专业护士,提高老人就医质量。

2.改善饮食需求迫切

入住老人希望改善饮食占29.3%。老人希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能提高饮食质量,在食物的选择、卫生、口味、食量、配餐、送餐等一整套流程,特别是在菜谱制定、菜肴制作等各个环节下功夫。二是希望实行“配餐+点餐”的供餐形式,既满足不同老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又兼顾到部分消费水平低、经济承受力差的老人。三是合理设置用餐时段,满足不同老人的用餐需求。四是平衡膳食,营养搭配。尤其是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应按照医生提出的饮食要求科学配餐。

3.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调查反映,27.5%的老人期盼能够多组织文体活动,希望养老机构能丰富活动设施,多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并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安排一些外出旅游,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交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教授学习电脑使用、绘画、书法等课程,使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

4.推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

老人们希望志愿者能够提供理发、聊天、唱歌跳舞、体检等形式的慰问活动,特别需要心理咨询类的志愿者帮助新入园的老人适应机构生活,并对有心理和情绪问题的老人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

5.逐步缩小民办养老机构同公办养老机构之间的差距

受访老人表示,民办养老机构是机构养老服务重要的组织部分,而且建设方式、管理和运营机制更为灵活,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缩小民办养老机构同公办养老机构之间的差距,使入住老人更加满意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