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国务学院党委:兴邦立国,务实求是,百舸千帆竞一流

18.11.2014  13:38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学科建设“跻身第一方阵”。建院仅十年,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就已入选上海市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后又在教育部2012年度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7名,公共管理学科整体水平跻身全国最强阵容。

  ——师资团队“铸造人才高地”。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人才计划3人,上海市千人计划1人,上海交通大学冠名讲席教授2人、特聘教授2人、学科带头人1人。

  ——学生党员“敢于亮出身份”。2011届本科生党支部发出 “无论何时何地,让我们亮出党员身份”的倡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回信予以充分肯定并为全校毕业生党员上党课。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有教职员工59 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61人,MPA在读学生650人,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其中政治学学科设有2个系,公共管理学科设有2个系。学院现有专职教学研究人员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100%、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近50%,这一比例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国务学院党委现有教工党员35名,分布在 5个教工党支部,学生党员152名,分布在6个学生党支部。

  国务学院作为交大较为年轻的文科院系之一,建院十一年以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院党委的坚实领导。学院党委主动服务于“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院宗旨,紧紧围绕“夯基础、聚人心、尽本职、促发展”的工作要义,努力营造“博学、明德、奋进、和谐”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师生开创了“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优良局面。

   学术立院,人才强院,聚力发展成果卓著

  学院党委在推动学院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思政工作为抓手,以顶层设计为依托,是促进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综合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包括“学术立院、人才强院、国际接轨、跨越发展”在内的四大发展战略,在建院不足十年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公共管理学科综合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七,一跃进入第一梯队。

  在基地建设方面,以胡伟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团队率先成为首批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实现了上海交大省部级社科研究基地建设零的突破,后又新增两岸关系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和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上海交大研究基地这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上海社会调查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中心落户国务学院。

  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在国务学院十周年院庆庆典上为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揭牌

  在专业教学方面,《政治学原理》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台湾研究》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课程获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立项,3门课程获学校首批“翻转式”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全校13项),4门课程列入学校“985”三期全英语教学认定课程。同时,学院党委积极配合学术、教学和学位委员会的工作,鼓励党员教师在各委员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教学建言献策。

  在学术科研方面,近5年学院承担“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等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3项,课题总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SSCI、CSSCI论文36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项(其中包括一等奖2项),教师科研人均生产力高,影响力大;以学科交叉和实证研究为导向,公共管理、政治学为基础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建有一批高质量的研究中心,成为学院学科发展的一大亮点。

   立学立德,立身立志,先锋模范薪火相传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能照耀一批人,国务学院党委注重标杆树立和典型引领,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表率功能,鼓励党员教师和学生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人,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到每一位师生。

  公共行政系主任徐家良教授是模范党员教师的典型代表。徐家良教授2014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由徐家良教授组建的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每周坚持举行读书会,组织20余次“上海环境记者沙龙”、“第三部门实务沙龙”与“双周论坛”,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省部级项目14项,举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等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次。中心主办的《中国第三部门研究》杂志已发行3卷。该团队获得上海交大首届“十佳科研团队”荣誉称号,其本人也荣获上海市育才奖。徐家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中努力争创一流,是学院师生的楷模。

  党员骨干教师刘帮成副教授已在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管理等领域发表高质量论文SSCI八篇,著作三部,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科研成果丰硕。他曾在国际顶尖公共管理学术期刊《国际行政科学评论》(IRAS)上发表论文,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该刊物发表论文的学者。他随后受国际公共人力资源研究协会的官方刊物、SSCI检索源期刊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公共人事管理》)主编的邀请,成为该刊物唯一来自两岸四地高校的编委。刘帮成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时刻践行一位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的本职准则。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亲切会见国务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党支部成员

      学院学生中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学生党员典型。2011届本科生党支部致信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向全校毕业生党员发出“无论何时何地,让我们亮出党员身份”的号召,俞正声回信予以充分肯定并来到交大为全体毕业生党员上党课。2012届硕士毕业生程哲在江桥镇太平村担任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村官,他勤勤恳恳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被新华网、大学生村官网评为全国最美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被多家媒体专题报道。2013届本科生党支部“编制职业版图,服务身边学生”案例被评为“201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主题组织生活案例”,该支部也是全校50个学生“示范党支部”创建支部之一。

   理念先行,制度保障,创新思路凝聚人心

  按照“创先争优”工作要求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学院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着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创新意识和引领发展的能力,全面把握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律,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学院党委广开言路,建章立制,开诚布公地倾听师生心声,积极服务于师生需求,从而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院党建工作总体呈现“有思想引领、有丰富内涵、有鲜明特色、有活泼形式、有显著收获”的“五有”特征。

国务学院党委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交流会听取群众意见

  学院党政领导在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声音的基础上,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期会后向全院老师公布重要会议决策,并通过信息简报的形式及时向全体教师传递学院最新发展近况。由学院党委牵头,建立健全“经费预算制度”、“关于资助师生参加学术会议的实施办法”、“教职工出国(境)管理办法”、“人才引进工作实施细则”、“院级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学风建设的决定”等多项制度。

  此外,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推动下,国务学院逐渐形成各项机制,包括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评教结果与薪酬挂钩机制,研究性教学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全英文授课和双语授课激励机制,研究生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激励机制,推动国际化教育的进程;同政府部门长效合作机制,夯实社会实践基,硕士研究生A考和论文院内全盲审机制,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学院党委的要求下,各支部每月开展一次兼具“计划性、经常性、主题性”的组织生活,每季一次形势报告会,开展结对子、师生联谊、赴政府部门社会调研等,扎实推进支部的各项活动;2个教工党支部分获校主题组织生活奖。学院党委重干部队伍培养,选派多位老师分别赴学校、市和中央党校学习深造,以及上海市、学校机关挂职锻炼。

  与此同时,学院党委还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软环境,营建“博学、明德、奋进、和谐”的学院文化。以党风建设带动教风、学风和院风建设,获得校2009-2010年师德师风建设项目评选“十佳优秀项目”。多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得到发扬。

  在学生党建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各类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支部服务效果真正惠及学生,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了“连心、强基、旗帜”的服务模式。实行“学族制”朋辈教育,推广“学生党员成长链”计划,实行基层学生党支部“公推直选”制度,推行“党员亮身份”系列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立足当下,远瞻未来,思想智库任重道远

  多年来,学院着力倡导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现实发展,鼓励教师在关注国际前沿、追求理论创新的同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思考关键问题,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中的重大公共政策议题,多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决策咨询报告,丰硕成果越来越受到各界肯定,诸多决策建议得到相关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正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学人荟萃、学术繁荣的研究基地和国内顶尖的思想智库之一。

  国务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联合主办2012连氏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调查新闻发布会

  钟杨教授的《中国城市居民政治意识》调查报告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参阅。王少普教授围绕现阶段海洋热点、难点若干问题形成6篇新华社内参,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要批示。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连续三年联合开展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大型调研,并在新加坡举行新闻发布会。樊博副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启动为期5年的“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项目。钟杨教授和陈永国副教授的《上海市政府执政满意度调查报告》获得韩正和沈晓明批示。林冈、章晓懿、翟新、陈映芳等教授参加中央有关部门以及上海市委、市府、人大、纪委、台办等各种决策咨询和研讨会20余次。

      胡伟教授参加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专家座谈会以及中央十八大报告调研专家咨询会,并作为上海市十八大宣讲团成员举行多场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举办“党的建设科学化:十八大的新取向”理论研讨会,基地主任胡伟教授主编的《走向科学建党的自由王国》被列入上海“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丛书”。彭勃教授为南非执政党国大党领导层、印度共产党高层干部讲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彭勃教授、魏陆副教授获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国务学院将始终秉持“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院训,鼓励全院师生务实求是、立足当下、服务大局、开拓进取,积极建设国内一流的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学科,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库功能,努力为国家社会的治理和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