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化工学院党委:天演在化,功成在学,梦想在党旗下闪亮

04.11.2014  10:46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瞄准国际一流,争锋学术前沿。高质量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继续领跑全校,化学学科和化学工程学科均位居国际QS学科排名TOP100。

——引育并举,制度激励,打造一流师资团队。明确学科定位,坚持人才强院,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优秀学生垂范作用。开设致远化学班、学院特色“名材班”,创建学院“名材书院”,探索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始终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作为工作核心,围绕核心抓党建,依托党建促发展,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师生员工,扎实肯干,锐意进取,成就了学院上下团结一致、敢为人先的良好局面。

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学院建设稳步向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146名,其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75%以上具有海外学历或研修经历;本硕博学生862人。学院设立高分子教工党支部、化学教工党支部、化工教工党支部、组室联合教工党支部、退休党支部等5个教职工党支部和17个学生党支部。现有教职工党员81人,学生党员352人,退休党员31人。学院党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党政联席会议程序,坚持政务公开和科学发展原则,开设网站专栏,扎实做好党务公开工作,为中心工作建设保驾护航。落实党务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改进作风促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的活动主线,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学院建设统筹起来。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思想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班子“四风问题”,形成整改落实方案,有效推动学院的发展建设。

在党委的领导下,化学化工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国际权威分析评价工具ESI发布的数据,化学已经进入全球前1%学科行列;据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司发布的学科排名,化学学科和化学工程学科均进入全球TOP100。学院近两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2013年,学院发表SCI论文228篇,其中影响因子6以上论文52篇。在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和自组装、手性化学和光电化材料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首篇学术论文,颜德岳院士的1篇综述性论文入选“2004-2014年度我国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引用次数高达1005次,这是该篇论文第四次入选我国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氯碱用含氟离子分离膜关键技术成功攻克了困扰我国多年的工业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院开设的《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先后获国家及上海市精品课程。

学生党建工作坚持“早培养 严标准 重教育 求创新”的工作思路,推进以“典型引路”为核心的榜样模范教育。针对学生党员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成立了“虚拟红色书屋”,开展了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学党章,读经典”读书汇报暨入党答辩活动,深受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紧接地气,汇聚人气,立德树人旗帜鲜艳

学院党委致力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使党建工作渗透到科研工作、教学育人当中去。学院明确学科定位,坚持人才强院,宣传人才引进政策、物色高层次人才、密切跟踪准引进人员,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特聘教授作为科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探路者,代表着学院学术的最高水平,他们承担着天然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委一直以来注重加强和发挥特聘教授的师德建设和示范作用。学院现有的9名特聘教授中共产党员就有8名。化学工程系特聘教授马紫峰先后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有效推动学校电化学学科的发展。此外,学院注重党员人才梯队的建设,老中青三代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追求卓越、自强不息,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张永明教授就是学院党员的一个典型。张永明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中国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膜系统技术,国产氯碱全氟离子膜的问世,结束了国外30年技术垄断,为中国实现了从氯碱大国到氯碱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基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永明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自己的科研事业结合起来,张永明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熔铸在实验台上,用卓越的科研成果为党旗再添一抹辉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朱新远教授主要从事高度支化聚合物、超分子聚合物及生物医用材料等功能高分子的研究,主持了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朱新远担任学院副院长以来,勤勤恳恳,尽心尽职,为学院科研事业和学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执着追求和探索,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80后”的韩璐副教授,他先后在化学化工学院完成本硕博的学习,2010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哲学博士,201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他在校期间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出对科研的极大热情,积极探索、勇于挑战。他在对新型介孔晶体材料和生物矿化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工作中,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在“Nature Chenistry”等国际最顶级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27篇。韩璐正用科研勾勒出青年党员的中国梦。

创新驱动,夯实根基,人才党建新意频现

学院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扎实基础的同时,学院党委创新工作模式,屡出新意。学院以系为单位建立的教工党支部皆有教授亲自挂帅担任支部书记,注重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化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张万斌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为千万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教师党员,他们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效应,提升了学院科研创新能力,创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大地推动了学院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管理,进一步吸收优秀学生加入党员队伍,自2009年起,通过创办学院特色“小党校”——“名材班”,践行“突出实践环节,探索党建新机制,增强党建活力,培养精英人才”的工作思路,重点打造西部地区支教平台。“名材班”以著名化工专家、教育家、交通大学第一任化学系主任徐名材先生的名字命名,寓意为培养未来的社会精英,国家的栋梁之才。至今,“名材班”已开展三期。“名材班”现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获评2013年度教育部首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在此基础上,学院探索成立“名材书院”,以“培育学生学术成长”为宗旨,以书院制管理机制创新为平台,引入学区和社区管理理念,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实行书院制、创设个性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速转型,协同发展,敦笃求实特色凸显

学院党委积极开展特色党员活动,加强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从2009年初全校基层党支部开展“创新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开始,学院党委积极鼓励各支部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的光辉历程,来引导教工党员坚定信仰之心、锤炼敬业之心、教导忠诚之心。组室联合教工党支部教工党员们组成“红色研习团”,先后前往井冈山、红都瑞金、浙江长兴等地去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他们用感动汇集能量,用精神传递力量。该支部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上海交通大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荣誉,在2013年又荣膺全校主题组织生活优秀案例奖。

学院的党建工作不仅体现在学院的内部,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院党委也在积极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室联合教工党支部与医学院细胞生物党支部及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党支部结对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就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化医共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支部搭台,学科唱戏”这一新型的党建带科研模式,由支部来搭建平台和桥梁,在学科上找到结合点,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增强支部活力,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交大交叉学科的科技优势,加强学院间的科技交流。目前学院与医学院已经有意向在白血病靶向药物研究,毛萼乙素等新药物纳米结构改造等领域启动合作;与基础医学院在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共享、双向技术支持等方面能找到诸多合作点。

交通大学化学系初创于1928年,到今天的化学化工学院,几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八十六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经历了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面对新的历史图景,学院党委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自我,进一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进一步加速转型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培育英才,为世界一流化学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