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著名力学家、教育家何友声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图]

23.01.2018  00:02

1月20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告别大厅哀乐低回、气氛庄严肃穆,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在这里深切悼念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我国船舶原理研究的开拓者、高速水动力学和出入水理论研究的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共上海市委原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何友声。2018年1月17日0时6分,何友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7岁。  

何友声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韩正、朱镕基、温家宝、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刘延东、李强、严隽琪、陈元、徐匡迪、陈至立,国家部委领导和老领导陈宝生、周济、李晓红、张黎、王仲伟、杨卫、张孝文、韦钰、吴启迪、王金祥,上海市领导和老领导应勇、陈铁迪、王力平、龚学平、蒋以任、罗世谦、尹弘、周波、诸葛宇杰、翁铁慧,兄弟省市领导和老领导陈明义、郑栅洁、裘东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董强,上海交通大学姜斯宪、林忠钦等全体校领导和老领导王宗光、马德秀、翁史烈、谢绳武、张杰等同志对何友声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上海市委市政府、浙江宁波市委市政府、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总工会等中央、上海市和其他地方有关部门,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晋元中学等何友声同志生前学习工作过的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兄弟高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商飞公司、中国船级社等工业相关单位,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行业协会,全球交大校友总会及各地分会纷纷以唁电、敬送花圈等形式表示悼念。吴有生、葛修润、项海帆、刘人怀、韩大匡、王礼恒、李家春、尹泽勇、郑晓静、丁文江、陈十一等院士以及美国工程院梅强中、Phililp L-F Liu院士,也通过唁电或敬送花圈,表示哀悼和慰问。    

何友声同志住院期间,得到了中山医院樊嘉院长等领导和主治医生任正刚教授团队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等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    

告别大厅庄严肃穆,何友声同志安详地静卧在鲜花丛中。大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横幅“沉痛悼念何友声同志”,横幅下方悬挂着何友声同志生前照片;“献无限智慧为中华功绩映苍穹,倾毕生心血育栋梁风范照人间”,大厅两侧挽联高悬,高度概括了何友声同志把毕生献给祖国及教育事业的杰出成就和高尚情操。    

上午10时许,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全场静立默哀。告别仪式由林忠钦主持。姜斯宪介绍了何友声同志生平,大家共同回顾了何友声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深切缅怀了何友声同志探寻科学奥秘的无畏精神和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崇高品德,并对何友声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何友声同志为中国力学教育、科研事业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大家心里。何友声同志家属代表何晓微致答辞。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上海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德秀,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亚南,中船重工702所吴有生院士,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原主任张伟江,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梅哲,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李友钟,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松,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宇陆,中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毛大立,中船集团船舶海工部主任徐行,中船第708所副所长陈刚,中船重工702所原所长董世汤、副所长周伟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孟光,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燕子,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南研究院院长蔡乾亚,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刘建峰,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所长杨忠民,晋元中学校长季红旭,以及上海交大老领导和老同志代表,上海交大党政领导、各院系、部处、直属单位负责人,上海各委办局负责人、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代表,何友声同志的各届学生代表,以及上海交大部分师生、校友和何友声同志的亲朋好友共700余人参加告别仪式,大家依次缓步来到何友声同志遗体前,深深鞠躬、敬献鲜花、向何友声同志告别,并与何友声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何友声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我国船舶原理研究的开拓者、高速水动力学和出入水理论研究的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共上海市委原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何友声同志,于2018年1月17日0时6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7岁。    

何友声同志1931年7月28日出生于浙江宁波,4岁随父母来沪,先后就读于上海小学、晋元中学和同济大学。他品学兼优、为人正直,在中学期间即参加进步活动,在大学期间,加入共青团,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2年秋,因国家建设事业需要,赴大连工学院造船专业任教,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随院系调整来到上海交通大学。    

1957年,何友声同志作为上海交大优秀青年教师,被派往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进修并兼任辅导教师和党总支书记,在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等著名学者指导下学习流体力学。1958年,担任上海市研制探空火箭的总负责、协助筹建上海机电设计院、筹建上海交大工程力学系等,服务国防工业。1962年起,先后担任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副系主任,工程力学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86年至1992年,何友声同志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民主、团结班子,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他政治立场坚定,坚持立德树人,学校党委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育人工作机制。在1986年岁末的学潮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学校党委坚决维护校园稳定,经受住严峻考验。他加强党的建设,创建交大党校并任第一任校长。他与学校班子一起努力巩固各项改革成果,建设师资队伍,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带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推进闵行二部建设,开拓办学新局面,为上海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1992年,何友声同志从学校党委书记岗位上退任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入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何友声同志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为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开疆拓土。他于上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辛氏法端点修正”的方法,被船舶设计手册和教科书收录。在水翼理论及水动力学设计、气垫船原理等方面硕果累累,开拓了螺旋桨激振力研究领域,使我国船舶的减振水平跃上新台阶。在高速水动力学、空泡流和水中兵器出入水的研究中成果显著,有力地支持了有关型号的开发。同时为适应长江口水资源利用、堤岸保护、航道建设的需要,建立了河口水动力学研究基地,积极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曾十余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螺旋桨激振力》获国家教委专著奖。曾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何友声同志躬耕教坛半个多世纪,为国家发展广育英才。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先后讲授过十余门课程,指导过五十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率先提倡面向本科生开设概论课程、面向研究生和教师开设文献阅读研讨课。他注重学科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倡导“探求”和“采诸家之长”的精神,促成学校开设跨学科跨学校的学术论坛等。他身体力行、传道授业,深得教师和学生的敬重。    

何友声同志一生坚定忠诚、矢志报国,是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典范;他精勤不倦、勇于创新,惜时如金地学习和工作,不断攀登学术高峰。他虚怀若谷、提携后学,无论对待同事、学生还是晚辈,都保持谦和从容,只讲奉献,不求回报;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过程中从未放慢敬业报国的脚步,令人钦佩。    

为人为学两道相济、育才治校皆得美誉”。何友声同志为新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崇高的学术追求和宝贵的品格操守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缅怀他!    

 

[中国教育新闻网]交通大学西迁掌校人著作《彭康文集》出版
中国教育新闻讯 上海交通大学今天举行《彭康文集》出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
博学似海铸匠心 高风峻节润众生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