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李贻杰:投身超导前沿,全心敬业创新[图]

30.12.2014  12:07

[编者按] 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大学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大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上海交大而言,人才强校主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其中,优秀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之际,新闻网特推出“党员风采”专栏,展示活跃和奉献在学校事业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党员事迹、风范及其积极影响。

爱国不是一分钟的热情,而是一辈子的责任,爱国不是诗篇,但胜似诗篇,只要我们都有一颗至诚的爱国心,我相信,华夏民族会越来越好。

实验只是我们科研的工具而已,每次做完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实验结果,不然实验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做老师要给自己的学生树立好榜样,让他们亲眼看见什么叫做科研的态度,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去做。

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李贻杰。李贻杰在点点滴滴中践行一名党员心中为国、为党、为人民的信念。

满腔热情,回国投身科研

科学虽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李贻杰长期在德、日、美等国从事超导研究工作,潜心从事超导技术最前沿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磨练,他总结归纳了一套超导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作为离开故土多年的学子,他终于感觉是时候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了。于是在2007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扎根于上海交大,立志为祖国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研究而努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以超导为例,近年来国际上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成材技术取得突破,已经可以制备适宜于实际应用的长度达到千米量级,单根带子液氮温度下临界电流达几百安培的实用材料,而且其价格有望下降到每千安米十美元以下,接近铜导线的价格。但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长带的制备技术还处于空白状态。  

执著敬业,建立创新团队

回国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李贻杰从零开始筹建实验室并组建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终于在2010年底成功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根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使我国一跃成为稀土氧化物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领域世界先进国家。从此,高温超导团队在李贻杰的带领下,先后完成多项国家及上海市科研项目,取得了创新性技术突破。他们申请发明专利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成套技术成果,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应用超导研究中心。  

李贻杰深切地感受到科研团队的重要性。他希望,能通过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参与项目研发,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的领军人才、领军后备人才,造就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他亲手打造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高工、工程师和技术员组成的30人规模研发团队。  

严谨治学,瞄准科技前沿

李贻杰认为,“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路线,“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检验实验结果—提出解释和预测—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  

实验只是我们科研的工具而已,每次做完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实验结果,不然实验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新现象和新问题,要做到全面而不片面、联系而不孤立、发展而不静止,这样分析出来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是比较立体的。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秉持科学家谦虚、谨慎、诚信、务实的重要基本素质。从理论的角度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也是相当重要的步骤。”李贻杰说。  

高温超导技术被喻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电工技术,许多国家已将发展超导产业上升到战略高度。李贻杰认为,高温超导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因此,一开始研究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工艺以及相应机理时,他就采用连续化动态制备设备,着眼于未来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在短样研究基础上很快制备出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并用于研制超导限流器等器件,节省了科研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