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媒体关注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成果 多角度予以报道(图)

05.06.2015  17:25
[解放日报]走路晒太阳,为可穿戴设备供电
        苹果手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多以腕表和手环为主,可“”不可“穿”,电池续航能力也有限。而27日在沪举行的2015先进纤维和聚合物国际会议上,东华大学演示“压电纤维鞋垫”技术,将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边走边跑还能边充电,为可穿戴装备的能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碳纤维自行车真的好轻。    张驰  摄
        目前,可穿戴设备面临的瓶颈是柔韧性和能源供应及管理,要么穿戴得不舒服,要么续航时间短暂。东华材料学院研究团队将压电纤维和鞋垫融为一体,通过压电纤维将走跑每一步产生的少量能量聚集汇流,用人体“微动能”点亮了214颗LED灯。同时,通过整流电路,也可为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供电,这样可穿戴装备就真正可以“穿”起来。
        光伏电池可以做成衣服吗?记者了解到,材料学院在“纤维状柔性太阳能电池”研发中也取得重要突破。陈志刚研究员介绍,“形象地说,就像织布一样用纤维编织太阳能电池,来自阳光的能量以纤维形式融入了衣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这意味着,将来只需穿着衣物晒晒太阳,就能为身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充电。他也坦言,虽然这款可穿着的太阳能电池电力久、质量轻,极其符合智能纤维服装要求,但因成本相对较高、光电转化率有待提升,从实验室飞入百姓家还待时日。
      (来源:解放日报    2015年6月2日    记者:徐瑞哲    实习生:郑子愚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新华网]纤维改变什么?——聚焦东华大学“小纤维大创新
        “材料的进步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没有现代材料就没有现代工业”,老一辈材料人于1954年建立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助推实现化纤产业化,解决老百姓穿衣问题,并着手研发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服务国防军工,直到今天,东华大学材料人在多种先进纤维方向潜心研究,创新研发。
        据全球最大的医学科技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有关数据显示,以Chemical  fiber为关键词检索,自1899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年发文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一直在飞速增长,累计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发文最多机构则为中国东华大学。而在2009-2013年,中国发文量超过美国,其中东华大学发表文章255篇,位居发文机构第一,且四分之一的论文为国际合作学术成果。
                                                  国家需求乃最强动力
        据了解,近年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凝练了三个特色鲜明的优势研究方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纤维与智能材料、先进能源和生物质材料。
        碳纤维是经高温烧制、含碳量很高的纤维材料,比重只有钢的四分之一,拉伸强度是高性能钢的四倍,导电性能是铝的十分之一,导热率是银的两倍以上,在惰性气氛下可耐受高温。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潘鼎回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头号战略武器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难题。其中之一就是作为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关键材料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它的性能、品质直接关系到飞行成败。因其性能要求极高、制备技术极难,当时只有美俄两个超级大国拥有,且对我国实行禁运和技术封锁。
        关键时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潘鼎领衔的碳纤维项目组采用国外弃用而国内仅有的棉浆基纤维素为原料,先后攻克“原丝、工艺、强度、排废”等难关,苦战四年,在基础理论、工艺流程和制备技术等方面获得系列突破,在软硬件技术上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最终成功研制出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为国家头号战略武器飞天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持。让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技术的国家。
        间位芳纶与绝缘纸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焰性、良好的加工性和电绝缘性能,可大大提升机电产品性能,还能使之瘦身减重,属革命性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防护服、高温滤料、电器工业和复合材料领域。但多年来,间位芳纶制备技术一直被国外长期封锁并垄断市场。东华大学胡祖明教师的团队从零开始,攻克了间位芳纶聚合、纺丝、沉析及绝缘纸制造工段中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关键设备,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间位芳纶及其绝缘纸制备技术体系,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间位芳纶绝缘纸生产国。
                                                      纤维智能化生活
        环保、生态、智能化生活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的主题,智能服装不仅能感知外部环境或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且通过反馈机制,能实时对这种变化做出响应。
        衣服像“变色龙”那样根据周边环境变化自动变色变形,鞋垫能在行走间通过人体踩压自主发电……日前,记者获悉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团队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智能纤维领域取得新进展,看似遥远的高科技,正随着纤维材料的日益功能化、智能化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
        智能纤维通俗地说,就是能主动感知响应外界环境并作出相关反应的纤维。对于服装、配饰、家居品等这些生活必需品,要是摇身一变,换上智能纤维,可以自己发电、发光、发热、变色、变形,甚至冬暖夏凉皆有可能。
        记者在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材料学院教授王宏志课题组团队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已经实现了纤维在通电环境下的自主变色。只要导入2-3V的低电压刺激,纤维就能在毫秒内实现红、黄、蓝三色变化,并能保持颜色达半小时。即使在扭曲、打结和编织的情况下仍能变色;朱美芳教授课题组从事智能凝胶方面的研究已有十多年,陆续开发了高吸水凝胶材料(1克的智能凝胶材料可吸收2000克水)高强度水凝胶材料(可以抵抗汽车碾压)、刺激响应水凝胶材料(可自适应外界环境)等产品。
        朱美芳研究团队近期又研发了一类新型智能杂化水凝胶软材料,其在较宽温度窗口范围发生可逆的双重体积相转变,且相转变温度可以精确调控。利用此双重体积相转变特性,可设计制造智能柔性器件,从而克服了单一温度响应的水凝胶材料的不足。如果把智能凝胶做成智能纤维,将会大大丰富智能纤维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模式和物质交换方式。这些都验证了,采用科学方法对纤维材料进行改性,完全有可能让纤维制品变得更“聪明”、更“贴心”,智能显色、智能变形……一切可根据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发生神奇的变化。
                                                    纤维为生命健康护航
        对于高分子材料,人们通常会想到在航空航天、化工产业等方面的应用,其实在医疗卫生领域,高分子材料正在为人类生命造福。东华大学在组织工程支架、人工肌腱、纳米复合齿科充填树脂等多项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社会关注。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若采用聚丙烯等传统的非降解医用缝合线,伤口痊愈后缝合线永留体内,人体内部组织会对其产生排异。作为传统的天然可吸收缝合线,羊肠线曾在我国使用过,但它操作不方便,而且在体内的适应性不理想。因而,外科手术对新型可可吸收缝合线有着迫切需求。东华大学沈新元、郯志清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采用可降解聚酯PGLA制成的可吸收医用缝合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临床试验显示,植入人体后三个月被完全吸收,大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目前已投放市场十多年。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和化疗等,但这类传统方法有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光热治疗,是一种将激光照射在肿瘤部位,通过光热转换试剂,将光能转换成热能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的最新技术。传统光热材料主要为贵金属、有机高分子、碳纳米管等。东华大学教授胡俊青团队突破传统光热诊疗材料的局限,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半导体化合物(如硫化铜和氧化钨等)光热转换材料。它们具有高效的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能和优异的生物兼容性。目前,该系列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针对老鼠的癌细胞消融诊疗实验中,在光热诊疗领域展现了很好的应用价值,有望很快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研究的齿科用有机无机杂化填充树脂比传统充填材料在强度、韧性、生物相容性上均大为出色;与进口齿科修复材料相比,成本至少可降低三分之二。物美价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无机杂化口腔修复材料,有望让老百姓广泛受益。
        (来源:新华网    2015年6月3日    记者:潘旭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文汇报]东华将设国际纤维领域科学奖  两年一次表彰全球贡献突出研究者
        昨天在东华大学召开的“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传出消息,东华大学将设立“国际纤维领域科学奖”,两年一次表彰世界上在纤维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者。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2年发起召开的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ICAFPM),已成为纤维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在昨天的会议上,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宣布,为进一步鼓励国内外专家学者潜心开展卓越的学术研究,会议新设立国际纤维领域科学奖励,分“纤维材料领域突出贡献奖”、“纤维材料领域优秀青年学者奖”两类,两年一次表彰世界上在纤维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者。

              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2015年5月29日转播文汇报相关报道
        (来源:文汇报    2015年5月28日    记者:李征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中国新闻网]“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东华大学召开 
        由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美国纤维学会主办的“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简称ICAFPM)于5月25-27日在东华大学召开。
        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长期以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抓住“创新”这一根本,在发展战略上,瞄准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坚持练好“内功”,以国际化视野富有前瞻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在高强高模聚乙烯、碳纤维、芳纶等一批高性能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保持国内领先优势,成为纤维材料领域名副其实的领跑者。正是怀着这样的追求,自2002年起,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起召开的ICAFPM会议,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此次会议首次与美国纤维学会合办,进一步表明了东华大学在世界高分子及纤维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提升了该校在世界高分子及纤维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也为上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来积极影响。
        本届ICAFPM会议着重交流在健康、环保、能源、先进纤维及聚合物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大会报告主要涉及绿色纺织制造、纳米纤维材料、纤维在医用、交通和能源上的应用、纤维与聚合物先进加工技术、功能与智能纤维等10个主题。会议期间,共举行了9场大会报告、18个主题报告、4个分会场共95个口头报告、97份POSTER展出,包括美、英、法、德、日、澳、印等19个国家(地区)的19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纤维与聚合物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
        大会还专门成立了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这标志着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学院的未来发展将调入全新的国际合作时区。为进一步鼓励国内外专家学者潜心开展卓越的学术研究,会议新设立国际纤维领域科学奖励,分“纤维材料领域突出贡献奖”、“纤维材料领域优秀青年学者奖”两类,两年一次表彰世界上在纤维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者。
        此外,东华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继续在人才培养上“发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国际校际间优秀人才举荐互动,进一步加强跨国学生培养交流。会上,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已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学院、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5所海外院校达成相应专业学生交换培养的合作备忘,计划开展为期1个月、3个月、半年或一年等跨国学生培养项目。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5月29日  记者:许婧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上海教育电视台]关注材料革命  着眼未来“智能生活”  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沪闭幕
        主持人:昨天由东华大学和美国纤维学会主办的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东华大学闭幕。在三天的会期中,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名专家学者着眼未来“智能生活”,共同探讨纤维与聚合物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次会议期间共举行了九场大会报告、十八个主题报告。主要涉及绿色纺织制造,纳米纤维材料,纤维在医学、交通和能源上的应用的等十个主题。同时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5所海外院校达成学生交换培养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跨国学生交流培养。

                                美国纤维学会会长王训该接受记者采访
        王训该(美国纤维学会会长):因为我们经过这次会议,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代表了解国内的纤维届的同行,尤其是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那些师生们在纤维材料方面做得一些很杰出的贡献。这些工作让大家了解以后,对今后进一步的加强合作会起到找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近年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地方和民生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从助力我国战略导弹一飞冲天的黑色黄金——碳纤维,到突破国外科技封锁成功研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和键位芳纶绝缘纸并实现产业化。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科研成果为国计民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学院朱美芳院长接受记者采访
        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我们都要求我们所有的高技术的、多功能的、智能化的这些纤维的加工都要考虑到低碳环保。这样的话就把我们整个这样的以纤维材料为纽带,惠及到普通老百姓会寄到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战略,包括上海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来服务。
主持人: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源头长期以来通过国际交流和材料革命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紧抓创新研发的同时也着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成为了智能生活的开拓者。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2015年5月28日    记者:杨杨  潘韬志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中国科学报]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沪举行
        2015年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日前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大会报告主要涉及绿色纺织制造、纳米纤维材料、纤维医用等10个主题,交流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探讨了纤维与聚合物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进一步鼓励国内外专家学者潜心开展卓越的学术研究,会议新设立了国际纤维领域科学奖励,分“纤维材料领域突出贡献奖”“纤维材料领域优秀青年学者奖”两类,两年一次,以表彰世界上在纤维材料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者。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年6月4日    记者:黄辛    通讯员:孙庆华  邱登梅)

        更多新闻请关注东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