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弦弓村志》首发仪式举行 承传费孝通先生学术精神,复旦社会学结缘江村起新篇

18.06.2015  11:05

1936年,费孝通先生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在现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调查了近两个月,并以此为素材,写就了其作为世界一流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的成名之作《江村经济》,也使江村成为了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圣地。2015年6月7日上午,同是在这片土地上,《开弦弓村志》的首发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档案馆举行。这次首发的村志,不仅实现了费孝通先生的希望能续篇《江村经济》的遗愿,也是作为复旦大学社会学兼职教授的费先生在复旦社会学学科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播种学术种子成功绽放的一枚果实,更是复旦大学社会学三十多年来承传费先生学术精神,立足本土践行社会学的一席缩影。

首发仪式由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及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顾东辉等各级领导和嘉宾,开弦弓村的村志编纂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以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前往华西—江村实践基地考察的师生一行出席了本次仪式,一同见证了这一中国地方志的盛会。

此次首发的《开弦弓村志》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刘豪兴任主编,带领10人编纂小组,历时5年时间完成。全书共14卷57章235节90万字,内含彩图206张,插图275张,表格226个,重点记述了开弦弓村从农业社会至工业社会至信息社会“三级两跳”的历史进程和人的活动,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演进轨迹,不负为费先生《江村经济》续编之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分别为《开弦弓村志》作序;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刘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名誉会长邹逸麟分别为《开弦弓村志》题词。

作为《开弦弓村志》的主编和费先生的弟子,刘豪兴教授在其发言中回顾了费先生秉着“修志读志用方志,识乡爱乡建家乡”的志向,先后26次走访江村的历史;谈及了自己如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成为费先生亲自组织的“江村50年”调查组的成员,在费先生的指导下结缘江村,在1997年和2002年两次受到费先生叮嘱编纂《开弦弓村志》,在2010年成为村志主编,最终在吴江党政领导、复旦大学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及开弦弓父老乡亲与编纂小组的协同努力下,于2015年实现费先生编纂《开弦弓村志》宿愿的历程。刘豪兴教授还总结了编纂村志得以成功的十一点条件,并预告了继村志之后即将启动的“江村百人口述史”调查研究,表达其能为有“华夏社科第一村”的江村添砖加瓦,继续做出贡献的希望。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顾东辉教授在其致辞中,首先代表作为村志编纂的参与者之一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表达了对社会各界支持《开弦弓村志》编撰工作的感谢。顾东辉教授回顾了复旦社会学和费先生及江村的深厚缘分,谈到费先生从1979年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之日开始,就始终在关心和支持复旦社会学学科的恢复重建,并用“亲自带着走,亲自带着看”的方式帮助培养复旦社会学的师资,其中包括对刘豪兴教授长期坚持观察江村变迁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并交给其编纂《开弦弓村志》的任务。复旦大学也积极响应费先生建立江村社会调查基地的倡议,从1983年开始就定期组织师生赴江村考察访问,开展社会调查;2010年11月又和吴江区党委明确将编纂《开弦弓村志》纳入文化共建的内容。顾东辉教授也对村志的主编刘豪兴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来往上海和吴江两地,近五、六年更是每月赴江村进行实地研究的治学之旅所折射出的学人气质和敬业精神表示了由衷的敬佩。最后,顾东辉教授表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十分愿意立足吴江的未来发展需求,继续从开弦弓村吸取知识,为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