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来宝山看看这些有趣的民俗!

11.02.2017  10:05

原标题:闹元宵,来宝山看看这些有趣的民俗!

  女的化妆艳丽,躲在用彩绸糊的竹篾扎的蚌壳内,男的肩背鱼篓、手拿渔网,想得到蚌壳内的女人,男女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变换着舞姿进行表演。这是宝山民间舞蹈“蚌壳精”,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与传统舞龙表演不同,都说“龙生九子”,手龙表演者手持小龙舞动,小龙就是大龙的儿子,创新了传统舞龙的形式,表达的是团结、和谐、幸福的美好心愿。

  昨天(2月10日)下午,在诗乡顾村文化广场,由宝山区文广局和顾村镇政府举办了“2017年宝山民俗文化节顾村闹元宵活动”,一场场精彩表演的背后,是有趣的文化民俗传承。

2017年宝山民俗文化节顾村闹元宵活动活动现场

  这次顾村闹元宵活动,是“2017年宝山民俗文化节”第一个区级活动项目,很接地气。舞龙、舞狮、高跷、划旱船、蚌壳精、五神仙、抖空竹、手龙、威风锣鼓、军鼓等11支民间艺术队伍在广场上表演;广场两侧的帐篷内,有10多个宝山区非遗项目及美食在现场展示;在观彩灯猜灯谜区,悬挂着1200只各种色样的灯笼和千余条灯谜纸条,供市民群众竞猜;在广场一侧,太平禅寺还免费提供3000份汤圆。

踩高跷,右侧为“蚌壳精

罗店彩灯

  在非遗展示区,罗店彩灯非遗传承人朱玲宝现场扎起花灯。他说,彩灯在罗店流传已有数百年历史,常被做成动物、植物、人物的形状,惟妙惟肖,在水陆空全方位地展示。过去罗店彩灯一直以民间的形态存在着,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是罗店彩灯的活动高潮,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悬挂彩灯,有钱的富裕之家彩灯要求美观、大气,体现大户人家的财气,推动了罗店彩灯走向精致、高雅。

淞南蛋雕

  淞南蛋雕,则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明清时期,为图吉祥如意,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就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经过多年的演变,其工艺日趋精湛。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其表面雕刻精美图案,逐渐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蛋雕艺术品。

  蛋雕技艺,最常见的选材有鸡蛋、鹅蛋、鸸鹋蛋和鸵鸟蛋,用各种雕刻技法在蛋的表面琢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它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刻、阳刻、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通过对蛋壳表面的精雕细琢,反映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百姓喜好。

  宝山鞋底年糕,颇受现场群众的欢迎。这种年糕颇为与众不同——手工制作的长白条年糕,规格大而阔,像只大脚板,俗称“鞋底年糕”或“脚板年糕”。原料一般选用当季上等晚秋大米,淘净沥干,然后碾磨成粉,加水用手搓揉,直至干湿均匀,不结粘块,手感光滑柔软,再分块压扁,上屉蒸熟成糕。

宝山鞋底年糕

  表面看来,宝山鞋底年糕的做工似乎无甚特色,但功夫火候,自有独到之处。且因选料讲究,只使用纯天然的产品,保存时间也短,制作时间只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之间。物以稀为贵,如此制作的年糕,光泽如玉,入口香糯,滋润滑爽,烤、汤、烩、炒皆宜。因而经久不衰。

刘行白切羊肉

  刘行白切羊肉的香气,也引来了很多“吃货”。据介绍,经营刘行白切羊肉的刘氏家族,至今已世代相传三代。刘氏之前,此艺为毛家独有,毛家也为祖上秘传。由此推断,形成时间至少也是清代。这种色、香、味俱佳的羊肉,其制作工艺凝聚着前人智慧创造的结晶,也积淀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底蕴。

  刘行白切羊肉选料极为严格,只选牙口为2—6齿的骟羊(幼年作阉割);屠宰手法讲究,必须在空腹时一刀而毙,胫部刀口对穿,表面是双孔,去毛后吹气除污,开膛后有序清理;烹煮独特,所用大铁锅,以无底木桶接高,其容量可盛四百余斤水,每头羊分割成四大块入锅。长幼大小,前腿后脚,摆放有序,加罩竹篦,再压石板,内不添任何佐料,上不加锅盖。点火引薪,火有强弱之分,时有长短之别,均需审时度势,必求恰到好处,所用“老汤”也是别出心裁。

  据介绍,宝山民俗文化节坚持“自娱自乐、寓教于乐,继承传统、融汇时尚,广泛参与、民星闪耀”的原则,采用“一个民俗节日、一项主题活动”的运作模式,形成系列、每年延续;通过民俗文化节这根主线,将每个民俗节庆活动串联起来,构成了高潮迭起的年度民俗文化活动。